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繩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繩子狀的紋飾。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面,會發現許多繩子的形狀,因此在那個時代又以繩紋陶為特色。
繩紋時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籽、橡實、核桃和植物的球根等。人們努力獲得足夠的食物,從而有空閒時間來磨製石器和燒制陶器。 日本的繩紋時期約自公元前9000年前開始,而且至少持續公元前300年。在日本早期歷史中,這是第一個,也是為時最長的文化。所謂「繩紋」的意思是指「繩索般的花紋」。約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日本人首先在製作的陶器上繪製繩紋式圖案。在這段漫長的時期裡,日本人居住在建於海岸、河流入海口或是山...
繩紋珊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為薄、不規則的葉形,表面較少形成直立、扇形或形狀不規則的分枝,多種不同的生長形態可能同時出現於單一大型群體,骨骼較薄而脆弱。珊瑚石排列呈扭曲的繩紋形,具1~10個中心,或呈直紋自葉形群體的中心,呈輻射伸展,而與邊緣垂直。扁平的表面常會有同心圓狀的生長線;觸手僅於夜間伸展。生活群體顏色淺,通常呈藍、粉紅、褐或米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兩股以上的絲、麻、草或金屬絲等揉成的長形索。可供綁東西或運動用。如:「絲繩」、「麻繩」、「草繩」、「跳繩」。
規矩、準則。如:「準繩」。
約束、制裁。如:「繩之以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呈現如線條的紋路。如:「水紋」、「皺紋」。
刺染花紋圖案。如:「紋身」、「紋眉」。
大坌坑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長濱文化發展而來,而是一種由外地移進台灣的文化,尤其和分布在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特別是福建、廣東的干繩紋陶文化非常相似,因此堆測與其可能有密切的關係,可能是由此渡海來台。根據研究結果,大坌坑文化也被推測為南島系民族的祖先,台灣原住民是南島系民族的一部份,因此大坌坑文化很有可能就是台灣原住民的祖先型文化。(註一)(註二)(註三)(註四)大坌坑文化的遺址大多出現在河濱、海口或湖濱,是一種適應海洋、河口和河湖性自然環境的文化。當時的人類以海邊、河口的的台階地或沙丘作為聚落所在,發展出小型定居或半定居的村落,以漁獵、採集為生,並...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