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缺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圓滿、不完備的地方。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成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基因遺傳因素2 二、發展因素3 三、神經化學因子4 四、神經生理學的因素5 五、環境和社會心理因素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一、基因遺傳因素罹患ADHD的兒童大腦部分區域有缺陷,此腦神經的問題可能來自基因遺傳。而造成ADHD的眾多原因中,基因遺傳因素也是最受認同的一項因素。患有ADHD症狀的機會是一般兒童的兩倍;再者,ADHD患者的親生父母要比養父母有更高比例的ADHD症狀。 二、發展因素研究發現,九月出生的兒童最常罹患ADHD,意外母親懷孕第一周期,若感染冬季常見的病原體,可能引發ADHD的症狀。其它先天與...
與活動量上減低嚴重程度而有部分的症狀痊癒,但是,其仍然長期落後同儕團體。 二、行為特徵1. 反映抑制缺陷、衝動控制困難或延宕需求滿足的能力損害係指在所處情境或環境中,無法依照情境的需要快速地做出反應,有形為抑制困難的缺陷。衝動或行為抑制困難可分為兩種,分別是認知及行為的衝動。「認知衝動」試紙缺乏組織性思考、思考太快;而「行動衝動」是指未考慮後果就行動、干擾他人活動等。2. 過多無關工作的活動或無法依照情境要求來調節活動「過多」為ADHD兒童最容易被...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下針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定義進行說明: 一、定義患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的兒童,俗稱過動兒。過動兒的行為表現比一般好ˇ甕兒童較沒有組織與目標,對於自己的行為控制有困難,且無法符合當時情境的要求,注意力無法專注於特定的事物上。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治療與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DHD幼兒的治療與輔導,有幾個方面學校教師及家長都必須瞭解而落實的,以協助幼兒改變目前的生活形態與適應未來的發展。目錄1 一、親職教育2 二、藥物治療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親職教育1.幫助家長了解ADHD的特性首先,教師必須協助家長了解ADHD疾患的本質、病徵、對於幼兒成長的影響、致病原因、可行的療法等事項;其次,向家長澄清ADHD是一種行為上的障礙,終其一生將可能永久伴隨,無法根治,對孩子的生活與教育有嚴重的影響。2.建立「調整環境而非改變幼兒」的正確觀念教師同樣要讓家長知道,罹患ADHD最重要的不適改變孩子,而是改變他們對孩子期望;關鍵在於調整環境以配合ADHD幼兒的需求,而非改...
生產性缺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性缺陷」是與「可用性缺陷」(Availability Deficiency)相對的名詞,是指兒童不知在「何時」使用學習策略。心理學家傅來福(J.H. Flavell)在一系列有關學習策略的研究中,發現兒童在學習策略的使用上有生產性缺陷,即是兒童可能已學到某種學習策略,但卻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可以恰當的把該學習策略拿來使用。依照傅來福的說法,兒童不知何時使用學習策略的原因,是在於他們的後設認知不足。因此教學者可以透過加強兒童的後設認知(尤其是工作知識及策略知識)來改善其生產性缺陷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有效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久的專注,努力地完成一項工作;至於,內容的精準與否,則是次要的講究了。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環境、教學英文關鍵字: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Environment、Teaching 參考資料: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378-380,華書局有限公司。
可用性缺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用性缺陷與生產性缺陷,是指學習者在學習策略的發展上所遇到的困境。
  由學習策略的研究看,學習者因時、因地、因作業性質而使用學習策略,以便有效的獲得、運作、統整、儲存以及檢索訊息,以達到學習的目的。
  學者對學習策略的看法不同,提出不同的分類方式。但守樓(D.F. Dansereau)於一九七九年將學習策略分為二種:(1)主要的策略:合理解與保留、回憶與轉化、提取與利用等。(2)支持策略:目的在協助學生發展並維持良好的內部狀態,如目標設定與安排進度、專注經營與監控。
  溫斯坦等(C.E. Weinstein & V.L. Underwood)一九八五年將...
缺陷本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陷本質」的理論為德國人類學家赫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所提出,並由格倫(Arnold Gehlen)所修正。這個理論的重點是認為:一般動物有保護的作用,例如身體的構造、毛皮、咀嚼、利川等,它們有利於在自然中生活。就在自然中的適應而言,是完美的。但是人缺少以上所述之動物的有利因素,所以是缺陷的,人無法像動物一樣地靠本能生活。然而這種「缺陷,促使人必須設法去克服自己的弱點,想辦法以自已的成就去超越自然。
出生缺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於遺傳因素或環境因素而使正常的胚胎發育過程發生異常,因而出現先天性畸形或出現機能障礙,即新生兒檢查所見之先天缺陷稱為出生缺陷。它是各種遺傳性、先天性和生產傷害疾病的總稱。已有近千種的出生缺陷被確認且被報告出,範圍由較輕微的體表缺陷到足以造成死產的致命情況。約有2-3%的嬰幼兒會有一種或多種的明顯出生缺陷,但不是所有均可在出生時或之後及時發現,例如先天性心臟缺陷可能常在出生一段時間症狀明顯之後才被發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