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6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捕魚或捕鳥的網。《玉篇.网部》:「,罕也。以罔魚也。」《廣韻.上聲.琰韻》:「,鳥網。」
1.用網捕取。《文選.左思.蜀都賦》:「翡翠,釣鰋鮋。」
2.覆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上.滇遊日記八》:「峽中西望,重峰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彩色畫。唐.白居易〈草詞畢遇芍藥初開因詠小謝紅藥當階翻詩以為一句未盡其狀偶成十六韻〉:「疑香薰畫,似淚著胭脂。」清.陳維崧〈沁園春.歸去來兮〉詞:「此去荊谿,舊名畫,擬繞蕭齋種白楊。」
牛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將牛嘴套住的器具。防止牛在耕作時吃東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霉變壞。宋.陳敷《農書.卷下.收蠶種之法》:「人多收蠶種於篋中,經天時雨溼、蒸熱、寒燠不時,即損,浙人謂之蒸布。」
呼風喚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召喚風雨的法力。※語或出宋.孫覿〈畫谿行〉詩四首之一。後亦用「呼風喚雨」來比喻人神通廣大、影響力深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想念、思念。如:「長相憶」、「追憶」。唐.賈島〈寄山中王參〉詩:「別來千餘日,日日憶不歇。」宋.陸游〈和高子長參議道中二絕〉之一:「梁州四月晚鶯啼,共憶扁舟畫谿。」
魂不附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野叟曝言》第四四回:「說時便遲,那時卻快,齊向素臣等身上,張牙舞爪、鼓翅舒箝,趁著那沙威火焰,潑風也似的直過來。眾人魂不附體、走投無路。」
喚雨呼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呼風喚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風雨的出現本來是自然界的現象,要是有人能「呼風喚雨」,要風雨就有風雨,那就得具有法力了。這句成語出現較早的文獻,可以在宋代詩人孫覿的〈畫谿行〉詩看到。孫氏這首詩寫畫谿的自然風貌自然風貌,用文字勾勒出一幅江南春天的彩色畫。而其中這一首,詩人用江南隨處可見的池塘、小溪為背景,在溪水淙淙中牯牛溪中戲水,雉鳥林中穿梭,楊柳垂條,雞犬聲相聞,充分描繪出江南水鄉澤國恬淡悠閒的農村自然風光,也讓生活其中的農家顯現與世無爭的清淡幽靜。這首詩中的「畫谿頭烏鳥樂,呼風喚雨不能休」更是將江南地區山雨欲來,烏鳥嬉春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烏鳥彷彿有將風雨召喚來去的神通...
搠包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掉包,暗中調換他人物品以騙取財物。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誰著你調子畫閣蘭堂,搠包兒錦陣花營?」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二折:「由你寫!或是跳牆驀圈,翦柳搠包兒,做上馬強盜,白晝搶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