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4.9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罰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的律令,罪輕的人充作苦工,稱為「罰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起、振起。如:「振作精神」、「鼓聲大作」、「興風作浪」、「一鼓作氣」。
製、做。如:「作文」、「作畫」、「作惡多端」。
成為、當做。如:「認賊作父」、「看作英雄」。
裝出、表現出。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舉行、進行。如:「作戰」、「作簡報」。
文學藝術方面創作的成品。如:「名作」、「佳作」、「傑作」、「大作」。
作揖:拱手行禮。如:「打躬作揖」。
作料:烹調食物所加的調味材料,如鹽、醋、醬油等。如:「這道菜作料放太多了,反而失去了原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的身體、財物施以處分或懲治。與「賞」相對。如:「處罰」、「懲罰」、「罰款」。
草菅人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聊齋志異.卷一○.三生》:「閻羅不即拘,待其祿盡,遲之三十年,興始至,面質之。興以草菅人命,罰作畜。」
東道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聊齋志異.卷四.狐諧》:「國王見使臣乘一騾,甚異之。使臣告曰:『此馬之所生。』……舉坐又大笑。眾知不敵,乃相約:後有開謔端者,罰作東道主。」
進步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種被動學習;(4) 在教育的四周築建了重重阻隔,企圖將教育孤立於現實之外;(5) 使用威嚇或肉體懲罰作為訓練的方式。[註2] 備註[註1]George R.Knight著,簡成熙 譯(2011)。教育哲學導論,頁114。五南。[註2]George R.Knight著,簡成熙 譯(2011)。教育哲學導論,頁116。五南。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 造成兒童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可能導致未來的行為問題。 無法和家庭暴力區別,暴力虐待兒童者多用體罰作為辯解。 靠體罰只能產生短期的效果。 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 支持體罰的理由 是父母的自然權利。 是管教小孩必要的方法。 兒童缺乏自製力,口頭勸導及責罵不一定有效。 在其他所有教育方法失敗及無效的情況下,才允許體罰。 適當的體罰未必有害。 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的4月30日是1998年在美國由一個反體罰組織發起的國際不打小孩日(又譯無巴掌日,美國稱為模板:Lang),目前已有上百個國家的民間參與。 外在連結學生權益網路聯盟(...
賞善罰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獎賞行善的人,懲罰作惡的人。漢.貢禹〈贖罪〉:「賞善罰惡,不阿親戚。」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八九.經告篇》:「行善益算,行惡奪筭,賞善罰惡,各有職司,報應之理,毫分無失。」
滿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一種刑罰。將罪犯遷移到數百里外的州縣,罰做一至二年不等的苦工,最長期限不超過三年,稱為「滿徒」。《六部成語註解.刑部》:「滿徒:徙其人於數百里外之州縣,罰作苦工一二年不等,至多以三年為限謂之。」
:::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