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85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動物名。鹿科麂屬。全身披褐色短毛,雄頭上長角,形體大小及吠聲似狗。行動隱密敏捷,常出沒在清晨及傍晚時的山地濃密林區,以野菜、鮮草、嫩葉為食。
3.姓。如晉代有迪。
句首發語詞,無義。《楚辭.屈原.離騷》:「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漢.王逸.注:「,楚人語詞也。」
乃、卻、反而。表示轉折、並列或假設。《楚辭.屈原.離騷》:「曰黃昏以為期兮,中道而改路。」《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邈希世而特出,瑰譎而鴻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山(muntjac)1.1 山的角和面相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山(muntjac)1.有蹄類動物是植食性的哺乳類,但包含了偶蹄目(例如豬、河馬、鹿、羊、牛…..等)和奇蹄目(例如馬和犀牛)。台灣產的偶蹄目動物共有五種,山與台灣野豬是目前野外較常見的偶蹄類動物。(註1)2.山
(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untiacus reevesi (Ogilby, 1839)
本屬動物頭軀幹長64~135公分,尾長6.5~24公分,肩高40.6~78公分,體重14~33公斤;本種叉角簡單,極少分叉,毛短而軟,體背暗黃褐色,腹面為灰白色,吻端和額部為暗褐色,額部內緣至角基內側有黑色條紋,上胸部和體側為灰褐色,雄鹿上犬齒發達外露。
中國大陸南部、台灣。
喜居中低海拔山區森林或植被茂密處,離水不遠的地區,日夜都會活動,但晨昏活動較多,警覺性高,行走或覓食時仍隨時注意四周,在受驚嚇或警戒時,或是彼此聯絡時,會發出短促似犬吠的叫聲,故又名吠鹿(barking deer),其眼下腺相當發達,可塗抹於樹枝上以標示領域,食物包括草、嫩葉、嫩芽、落果等,族群密度約每平方公里1.5~2.5隻,通常單獨活動,雄活動範圍約20公頃,與其他雄活動範圍不重疊,但與雌活動範圍重疊,雌活動範約12公頃,彼此活動範圍重疊;終年可生殖,發情週期約14~21天,懷孕期約209~220天,一胎通常1仔,雌在密林中產仔,小會躲到可和母一起活動才出來,雌在 1歲以內...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偶蹄目(Order Artiodactyla)
鹿科(Family Cererv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氐族與族。三代以前即已名見史冊。氐與族類繁多,關係密切,故常連用,漢時始分稱,氐居國境之西及西南部,居西境,並伸至西域。秦漢時為西南夷的一部分,今則歸屬藏族系。《詩經.商頌.殷武》:「昔有成湯,自彼氐。」漢.武帝〈賢良詔〉:「北發渠搜,氐來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古時流行於塞外的一種笛子,直吹,常用油竹製成,雙管併排,用線纏繞連結在一起,長約十三至十九公分,音孔多為四至五孔,可獨奏或伴奏。因源出於少數民族族,故稱為「笛」。
(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戎均是古時分布於西方的少數民族。泛指邊疆蠻夷之邦。漢.揚雄〈長楊賦〉:「戎睚眥,閩越相亂。」三國魏.阮籍〈為鄭沖勸晉王牋〉:「戎東馳,迴道內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藏族宗教舞蹈。漢語習稱《跳神》,廣泛流行於西藏,青海、甘肅、雲南、四川、內蒙古等地區的藏傳佛教寺院。據記載,八世紀藏王赤松德贊迎請蓮花生大師進藏弘揚佛法。蓮花生大師為降服惡魔,採用藏族民間舞蹈形式,結合大乘密宗的內容,開創了一種驅鬼鎮邪的大型舞蹈表演。舞蹈由若干個造型各異的群舞、獨舞、雙人舞組成。舞蹈者皆為寺院的僧人,戴著各類逼真的面具在大小銅號、骨號、鼓、鈸、嗩吶的齊奏下,緩緩入場,有旋轉、單腿跳躍等舞蹈動作,分組分段表演《護法神舞》、《骷髏舞》、《鹿神舞》、《牛神舞》、《壽星舞》、《黑帽舞》、《四季舞》、《神童舞》、《怒神舞》、《閻王舞》和手執兵器的《金剛大力士舞》等。莊嚴肅穆,氣勢...
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居住在今四川、甘肅等地方。
無故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句首發語詞。無故實指詩文不用典故,只是單純的敘述、白描。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清晨登隴首,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