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翰苑     
瀏覽人次:512 收藏人次:0
1.翰林院。《宋史.卷三四八.沈畸傳》:「服文辭勁麗,宜居翰苑。」《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況太保公主屢主禮闈,翰苑門生不知多少。」
翰苑之光     
瀏覽人次:3526 收藏人次:735848
翰苑,翰林院。翰苑之光是用來祝賀書法比賽優勝者的題辭。
    
瀏覽人次:27862 收藏人次:517291
畜養禽獸或種植草木果蔬的地方,古代多指帝王遊樂狩獵的園林。如:「鹿苑」。
事物會集的地方。如:「藝苑」、「文苑」、「棋苑」。
    
瀏覽人次:14475 收藏人次:835793
毛筆。如:「翰墨」、「揮翰」。
文詞、文章、書信等。如:「文翰」、「書翰」、「華翰」、「翰札」。
一言九鼎     
瀏覽人次:26838 收藏人次:1364963
敢期剡牘併錄陳人,三豪輒濫於一名,片言良重於九鼎。」
02.明.茅維《醉新豐.第二齣》:「況老先生翰苑高名,片言九鼎,怎好輕易干瀆?」  參考詞語︰九鼎一言注音︰ㄐ|ㄡˇ ㄉ|ㄥˇ | |ㄢˊ漢語拼音︰jiǔ dǐng yī yán釋義︰猶「一言九鼎」。見「一言九鼎」條。
01.《人中畫.風流配.第一回》:「老師九鼎一言,即納吉問名不逾。於此門生傳示司馬,使他靜守甥舍,以待乘龍可也。」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10013 收藏人次:666025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1>陶穀,自五代至國初,文翰為一時之冠。然其為人,傾險狠媚,自漢初始得用,即致李崧赤族之禍,由是縉紳莫不畏而忌之。太祖雖不喜,然藉其詞章足用,故尚寘於翰苑。穀自以久次舊人,意希大用。建隆以後,為宰相者,往往不由文翰,而聞望皆出穀下。穀不能平,乃俾其黨與,因事薦引,以為久在詞禁,宣力實多,亦以微伺上旨。太祖2>笑曰:「頗聞翰林3>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4>耳,何宣力之有?」穀聞之,乃作詩,書於玉堂之壁5>,曰:「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益薄其怨望,遂決意不用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
領教     
瀏覽人次:6919 收藏人次:0
1.接受別人的指導。也用於接受教益的謙詞。《老殘遊記》第六回:「弟有極難處置之事,要得領教,還望不棄纔好。」《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況太保公屢主禮闈,翰苑門生不知多少,何取晚生這一個野人?這就不敢領教了。」
一薰一蕕     
瀏覽人次:3072 收藏人次:170456
薰,香草。蕕,臭草。一薰一蕕指把香草、臭草相混合,積放十年後則香氣盡而臭氣猶存。語出《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比喻善易消失,惡難滅除,善容易被惡所遮蔽。唐.權德輿〈唐贈兵部尚書宣公陸贄翰苑集序〉:「一薰一蕕,善齊不能同其器;方鑿圓枘,良工無以措巧心。」
依樣葫蘆     
瀏覽人次:2962 收藏人次:404460
此處所列為「依樣畫葫蘆」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1>陶穀,自五代至國初,文翰為一時之冠。然其為人,傾險狠媚,自漢初始得用,即致李崧赤族之禍,由是縉紳莫不畏而忌之。太祖雖不喜,然藉其詞章足用,故尚寘於翰苑。穀自以久次舊人,意希大用。建隆以後,為宰相者,往往不由文翰,而聞望皆出穀下。穀不能平,乃俾其黨與,因事薦引,以為久在詞禁,宣力實多,亦以微伺上旨。太祖2>笑曰:「頗聞翰林3>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4>耳,何宣力之有?」穀聞之,乃作詩,書於玉堂之壁5>,曰:「官職須由生處有,才能不管用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太祖益薄其怨望,遂...
敗露     
瀏覽人次:1425 收藏人次:207847
壞事或機密事件被發覺、揭露。《金史.卷五一.選舉志一》:「文士有偶中魁選,不問操履,而輒授翰苑之職。如趙承元,朕聞其無士行,果敗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應捕魆地跳將出來道:『你們幹得好事!今已敗露,還走那裡去?』」也作「敗漏」。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