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71.31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老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兄長的自稱。《晉書.卷八五.劉毅傳》:「老兄試為卿答。」(2)朋友相稱的敬辭。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承見過仍留刺,何乃煩老兄如此?」《西遊記》第一回:「老兄,你便同我去去。」
老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稱年紀最小的弟弟。(2)對比自己年紀小的朋友的暱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老公公」。
對長輩的尊稱。如:「王老」、「李老」。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陳舊、過時。如:「老式」、「老套」、「穿著老氣」。
年久的、原來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老地方」。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近。如:「老師」、「老闆」、「老王」、「老婆」。
總是、常常。如:「他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很、極。如:「老遠」、「老早」。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1)用以稱同胞先出生者。如:「長兄如父」。(2)用以尊稱同輩中比自己年紀大的男性。如:「表兄」。(3)朋友間相互的敬稱。如:「仁兄」、「老兄」。唐.韓愈〈與孟尚書書〉:「辱吾兄眷厚,而不獲承命。」
反求諸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反求諸身注音︰ㄈㄢˇ ㄑ|ㄡˊ ㄓㄨ ㄕㄣ漢語拼音︰fǎn qiú zhū shēn釋義︰猶「反求諸己」。見「反求諸己」條。 01.《禮記.中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02.宋.朱熹〈答劉子澄書〉:「願老兄專以聖賢之言,反求諸身,一一體察,須使一一曉然無疑,積日既久,自當有見。」
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雖然城廂出了盜案,是老兄們負責任;但這件事,據兄弟看起來,他們兩家實在是咎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商酌、考慮。如:「考量」。《後漢書.卷六八.許劭傳》:「其多所裁量若此。」宋.朱熹〈有懷南軒老兄呈伯崇擇之二友〉詩二首之一:「惟應微密處,猶欲細商量。」
請君入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張鷟《朝野僉載》(據《太平廣記.卷一二一.周興》引)唐秋官侍郎周興1>,與來俊臣2>對推事。俊臣別奉進止鞫興,興不之知也。及同食,謂興曰:「囚多不肯承,若為作法。」興曰:「甚易也。取大甕,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處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甕,以火圍之。起謂興曰:「有內狀3>勘4>老兄,請兄入此甕。」興惶恐叩頭,咸即款伏5>,斷死,放流嶺南。所破人家,流者甚多,為讎家所殺。傳曰:「多行無禮必自及。」信哉。 〔注解〕 (1) 周興:?∼西元691,唐雍州長安人。少習法律。屢決制獄,深文周納,妄殺數千人。武則天稱帝,任尚書左丞,上疏請除李家宗正屬籍。天授二年,被告謀反伏罪,謫嶺南,在路上為仇人...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臣服,所以放心地出兵攻打齊國,沒想到卻在得勝回國時,越王反叛將他擒住。還有,韓、魏歷經幾世爭戰,父老兄弟死在秦人手上的不計其數,國家也因此變得殘破,宗廟年久失修而損壞,將士們肚破頸斷、身首異處,屍骨暴露在荒野上;老弱婦孺被捉去當俘虜,路上時常可見;鬼神沒人祭拜,百姓生活困苦,骨肉分離流落四方。韓、魏沒有滅亡,是秦國的一大憂患!現在大王要出兵攻打楚國,勢必經過韓、魏國境,您不擔心他們會叛變嗎?」後來「民不聊生」這個成語,就從原文中的「百姓不聊生」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百姓生活非常困苦。
敷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辦事不切實,僅顧表面應付、應酬。如:「敷衍了事」、「敷衍塞責」。《官場現形記》第四七回:「諸位老兄在官場上,歷練久了,敷衍的本事是第一等。」《老殘遊記》第七回:「在現在這老和尚以前四、五代上的個老和尚,就將這正經拳法收起不傳,只用些『外面光』、『不管事』的拳法敷衍門面而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