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1.34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聖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人的遺蹟。如:「山東省曲阜縣有許多與孔子有關的聖蹟,現在都已經成為觀光景點了。」
聖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聖蹟亭也就是焚燒字紙的焚化爐,古人認為文字是聖人倉頡所創造,敬惜文字也就是敬重聖人,因此不忍見到文字受人踐踏汙損,所以將字紙撿拾收集之後焚燒,焚燒後的灰燼則稱之為「聖蹟」,然後將灰燼包好供於倉頡牌位之前,最後選定日期以樂隊恭送聖蹟入海或河流之中。聖蹟亭有許多別稱,如敬字亭、惜字亭、敬聖亭或字紙亭等,其涵義均與敬惜文字有關。桃園龍潭聖蹟亭是現存的此類建築中較具規模而保存較為完善的。客家人對文化傳承的重視由字紙亭的建立可印證。
聖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劇名。中世紀的聖蹟劇,與神秘劇(Mystery Plays)、寓意劇(Morality Plays)皆為宗教劇。教士們利用它作為道德和教誨的宣傳,有時他們會用一個古老的傳說故事作為劇的藍本,然後重新編排故事的情節,以適合教會的道德教訓。聖蹟劇通常穿插舞蹈和啞劇,並在教堂或修道院內演出。中世紀流傳下來的聖蹟劇較著名的有由洛賓漢的故事編成的《洛賓與馬利安》(Robin and Marian)、聖女貞德(Jean d´arc)、浮士德的故事(The Doctor Faust Story)、唐璜(Don Juan)等。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人留下來的事物,多指建築、文物而言。如:「事蹟」、「名勝古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德崇高、通達事理的。如:「聖人」、「神聖」。
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如:「古聖先賢」。
通稱在學識或技藝上有獨特見解、功夫的人。如:「詩聖」、「草聖」、「樂聖」、「畫聖」。
尊稱君主。如:「面聖」、「聖上」。
君主的。如:「聖旨」、「聖恩」、「聖訓」。
宗教上對所崇拜的人事物的尊稱。如:「聖經」、「朝聖」、「聖母」。
正襟危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老爺於這些東西上,雖雅馴如鶴鹿,也不甚在意,忙忙的進了屋子,只檢出那冊《聖蹟圖》來,正襟危坐的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