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13 ms
共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聞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追求知識學問。唐.韓愈〈師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
朝聞道,夕死可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上得知真理,當晚死去也未嘗不可。語出《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比喻對真理或目標的追求,非常熱切。《南齊書.卷三一.荀伯玉傳》:「初,善相墓者見伯玉家墓,謂其父曰:『當出暴貴而不久也。』伯玉後聞之,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明.朱權《沖莫子》第三折:「你既覺悟了朝聞道,夕死可矣,卻怎麼剗地怕風濤。」
|
聞道猶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到好的道理,卻仍然執迷不悟。《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傳》:「計若失路不反,聞道猶迷,不南合子陽,則北入文伯耳。」
|
君子聞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聞道」是說君子聽聞道理的態度和反應。〔韓詩外傳‧卷九〕曾論及君子聽聞道理的反應是:聽進耳裡,藏在心裡,用仁心去體察,用堅信去保有,以恰切的判斷和運用來實踐,並且以謙遜的態度來傳述。人們看到這道理是君子身體力行的,因此都虛心聽從。至於小人聽聞道理的態度,則是一聽進耳朵裡,就從嘴巴說出來,只是隨口說說而已,這就像吃飽了立刻就嘔吐,所吃的營養一點也沒吸收,不但對身體無益,也和他的期望相反。
拿這個說法來印證讀書,也有同樣的作用。肯讀書而又會讀書的人,一定要透徹的了解,牢記在心,到時可以運用自如;同時還可以把自己的心得告訴別人,別人自然願意接受。相反的,不認真讀書又不會讀書的人... |
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到。如:「不聞不問」、「所見所聞」、「聞風響應」、「百聞不如一見」。
聽見的事情、消息。如:「新聞」、「趣聞」、「天下奇聞」、「博學多聞」。
用鼻子分辨氣味。如:「聞香下馬」、「你聞到什麼味道沒有?」
傳達報呈。如:「奉聞」。
名譽、名望、名聲。如:「不求聞達」。
|
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
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
邯鄲學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歧路燈》第一○一回:「譚紹聞道:『什麼古跡?』婁樸道:『學步橋。』盛希瑗道:『是邯鄲學步,失其故步麼?』」
|
虛懷若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老子.第一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若冬涉川,猶若畏四鄰,儼若客,渙若冰將釋,敦1>若朴,混若濁,曠2>若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復成。 〔注解〕
(1) 敦:厚重、樸實。
(2) 曠:廣大、開闊。 ◎2《老子.第四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
|
明日黃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宋.蘇軾〈九日次韻王鞏〉詩(據《蘇東坡全集.前集.卷一○》引)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2宋.蘇軾〈南鄉子.霜降水痕收〉詞(據《東坡樂府.卷上》引)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樽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