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聯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同合作。如:「我們應該聯手克服這個難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合。如:「聯邦」、「聯貫」、「聯絡」、「聯合」、「珠聯璧合」。
詩文中每兩句成對者,稱為「聯」。如:「對聯」、「門聯」、「上聯」、「下聯」、「春聯」。
量詞。用於計算票券等分聯的單位。如:「我買了兩聯獎券。」、「開立一式三聯的統一發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體的兩臂。如:「雙手」、「手臂」。
手掌。如:「手相」、「手心」。
做事的人。如:「助手」、「人手不足」。
稱技藝專精的人。如:「高手」、「好手」、「鼓手」、「國手」。
小巧而易於攜帶的。如:「手冊」、「手帕」、「手電筒」。
親自。如:「手刃」、「手書」。
人工的。如:「手排」、「手工」。
處理事情的方法。如:「心狠手辣」、「眼高手低」。
拿著。如:「人手一冊」。
量詞。用於計算技能、本領的單位。如:「露兩手」。
金蟬脫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平話.卷上》至次日天曉,探事人告曰:「呂布將三萬軍,下虎牢關搦戰。」冀王問眾官:「誰與溫侯決戰?」言未盡,有長沙太守孫堅,引軍出馬,與呂布對陣。交馬都無三合,孫堅1>大敗。呂布2>趕入大林。呂布發箭射孫堅,孫堅使今(金)蟬蛻殼計。孫堅卻將袍甲掛於樹上走了。呂布將孫堅的頭盔戰袍,使健將楊奉上虎牢關,與太師董卓去。正行之次,路逢張飛,奪了頭盔戰袍。 〔注解〕 (1) 孫堅:西元155∼191,字文臺。東漢末期名將,孫策、孫權之父,軍事家孫伍的後人。 (2) 呂布:字奉先,東漢時人,生卒年不詳。為董卓義子,後因董卓暴虐,與王允聯手殺董卓,擁兵割據,最後為曹操所擒殺。
狼狽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的記載,相傳狼和狽是兩種外形上很相似的野獸,只是狽的前腳非常的短,因此一定要騎在兩隻狼上面才能行走,沒有了狼,根本就無法行動,所以世人常將行事無法順利推展,處境困頓窘迫的情況稱為「狼狽」。狼和狽會聯手做壞事。聽說,曾經有人獨自經過一處人煙罕至的地方,遇見了幾十隻的狼,情急之下,就趕緊爬到草堆上。其中有兩隻狼就鑽進了一個洞穴中,背出一隻老狼來,老狼來到草堆下,用嘴拔除草堆上的草,其他的狼看了,也跟著學牠的動作去拔草,眼看著草堆就要垮下來了,正巧遇到一群獵人經過這裡,把這個人救了出來。事後這些人一起挖掘這個洞穴,在裡面抓到了一百多隻的狼,就將牠們殺死,而大家都懷疑那隻老狼...
疲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姬為妻,巫臣也出面阻止,結果自己卻娶了她而投奔晉國,子反也對他怨恨在心。楚共王即位後,子重和子反二人聯手報復巫臣,殺了他的族人子閻、子蕩,以及清尹弗忌、襄老的兒子黑要,並瓜分他們的財產。巫臣在晉國聽到消息,便寫信給二人說:「你們如此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一定要讓你們忙碌奔走,直到累死為止。」巫臣向晉國要求出使吳國,到了吳國,便訓練他們的軍隊,教導他們打仗的技藝,然後唆使他們出兵攻打楚國以及他們的屬地,子重奉命前往救援。就這樣,子重、子反一年中七次奉命到前線,勞累奔波,最後屬地還是被吳國攻下了不少,使吳國因此而壯大起來。巫臣寫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
隨機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煬帝死後,東都洛陽掌握在楊侗和大臣王世充手裡。各地起義軍除了瓦崗軍之外,還有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和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另外還有李淵的唐軍。王世充在打敗瓦崗軍後自立為帝,國號為鄭。唐軍發兵攻打東都,王世充不敵,向竇建德求救,這時唐軍大多將領主張退兵避敵。郭孝恪向李世民建言說:「現在正是王世充兵力最弱的時候,一定要乘勝追擊。否則一旦王、竇聯手合兵,對唐軍十分不利。我軍應該馬上分出兵力固守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等待時機一舉出擊,必能取勝!」李世民採納郭孝恪的建議,果然打敗竇軍,迫王世充以洛陽城出降。後來「隨機應變」被用來指隨著時機和情況的變化而靈活應付。
英法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利用此機會擴大英國在中國的利益,而法國當時的統治者拿破崙三世是想提高自己在國內的聲望,才有意和英國聯手對中國用兵。英國雖有邀請美、俄共同行動,但美國因1884年簽訂的「望廈條約」在即,只表示在外交上支持而不願以武力對付中國;而俄國也因黑龍江問題不願用武力干涉也只表示在外交上支持。 經歷1857年11月,英美法俄四國代表群聚香港。翌年一月,英法聯軍攻佔廣州,逮捕葉名琛,送至印度加爾各答。1858年,四國代表與英法聯軍進入天津,與清廷談判,締結「天津條約」。翌年,四國代表到中國為天津條約簽字,清政府卻想要毀約。英法聯軍遂於...
臨機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主張退兵避敵。郭孝恪向李世民建言說:「現在正是王世充兵力最弱的時候,一定要乘勝追擊。否則一旦王、竇聯手合兵,對唐軍十分不利。我軍應該馬上分出兵力固守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等待時機一舉出擊,必能取勝!」李世民採納郭孝恪的建議,果然打敗竇軍,迫王世充以洛陽城出降。後來「隨機應變」被用來指隨著時機和情況的變化而靈活應付。
呂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奉先,東漢九原(今五原縣)人。為董卓義子,後因董卓暴虐,與王允聯手殺董卓,擁兵割據,最後為曹操所擒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