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50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聲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明罪狀而加以討伐。如:「聲討叛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布、張揚。如:「聲討」、「聲明」、「聲稱」、「聲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征伐。如:「征討」、「討伐」、「聲討」、「東征西討」。
叱吒風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叱吒風雲」原作「叱咤風雲」。西秦(西元385∼431),是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由鮮卑族乞伏國仁所建,據今甘肅南部。乞伏國仁死後,由弟乞伏乾歸繼位,後為兄子公府所殺,子熾磐聲討之,繼立,自稱最高統帥、河南王,大赦,改年號永康,將乞伏乾歸安葬在枹罕,廟號稱高祖。乞伏熾磬籠絡俊傑,勇果英毅,臨機能斷,權略過人,繼位不到幾年,就將西秦壯大,在西元414年改稱秦王(西秦王),設立文武百官。所以寫《晉書》的史官雖然認為西秦是偽政權,但還是讚美乞伏熾磬是個「叱吒風雲」,威風凜冽,足以左右世局,「盜亦有道」的英豪。後來「叱吒風雲」被用來形容威風凜凜,足以左右世局。
寡廉鮮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謹也;寡廉鮮7>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8>刑戮,不亦宜乎! 〔注解〕 (1) 檄: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官文書。音ㄒ|ˊ。 (2) 幣役:幣帛之役。 (3) 抵誅:當誅。 (4) 身死無名:死了以後沒有好的名聲。 (5) 度量相越:氣度才量的相差。相越,相差。 (6) 子弟之率:做子弟的表率。 (7) 鮮:音ㄒ|ㄢˇ,少也。 (8) 被:音ㄆ|,遭受。
義無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而與巴蜀異主哉?計深慮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道也。 〔注解〕 (1) 檄: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官文書。音ㄒ|ˊ。 (2) 邊郡:邊境附近的郡邑。 (3) 烽舉燧燔:烽火高舉、燧煙點燃,即戰爭。烽,古代邊防警報、求援用的煙火信號。燧,音ㄙㄨㄟˋ,古代邊防夜間報警的火炬。燔,音ㄈㄢˊ,炙烤、焚燒。 (4) 攝弓:張弓搭矢作射擊準備。 (5) 相屬:連續不斷。 (6) 流矢:飛箭。 (7) 計不旋踵:打定主意勇往直前,絕不回轉。 (8) 私讎:一己的私仇。讎,音ㄔㄡˊ,仇怨。通「仇」。
生靈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載: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大敗,姚萇趁機叛變殺死苻堅,並且在長安稱帝建立後秦;同一時間,慕容垂也自立為王,建立後燕,原本統一的北方政權再度分裂。這時幽州刺史王永,擁戴苻堅的長庶子苻丕為帝(即前秦哀平帝)在晉陽即位,並且向州郡發出文書聲討姚萇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苻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兵敗後,苻丕南逃,他最後被晉將馮該殺死。「生...
檄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中文書的通稱,用以聲討敵人、宣示罪狀、徵召等。《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博口占檄文曰:『府告姑幕令丞,言賊發不得,有書。』」《三國演義》第五回:「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也稱為「檄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聲討、譴責。[例]口誅筆伐、誅心之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官方文書。《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文選.曹植.白馬篇》:「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