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聳動     
瀏覽人次:3453 收藏人次:376623
1.抖動、震搖。如:「他激動的兩肩不住的聳動。」
2.勸誘、鼓動。《福惠全書.卷三二.陞遷部.簡詞訟》:「更有奸吏,以暮夜之金,聳動本官,為怨家報仇雪憤。」也作「慫恿」。
聳動聽聞     
瀏覽人次:556 收藏人次:0
猶「聳人聽聞」。見「聳人聽聞」條。01.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七.洪君疇》:「首疏以正心格君為說,且曰:『職臣在憲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固已聳動聽聞矣。」(源) 
    
瀏覽人次:17371 收藏人次:2738819
鼓動、鼓吹。如:「受到聳動的抗議民眾,一時情緒都激動起來。」
聳動:肩膀向上動。如:「他聳動兩肩,表示不知情。」
    
瀏覽人次:12295 收藏人次:3536790
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信口雌黃     
瀏覽人次:36978 收藏人次:2604305
01.《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卷六二.雍正五年十月》:「此等小人所以聳動愚人之法有二:一則逢人稱贊,口不言人之過失,而無識之人則以為忠厚老成而信之;一則信口雌黃,無所許可,而無識之人則以為獨厚於已而信之。」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29601 收藏人次:1199674
02.明.宋濂〈使南稿序〉:「吏部考功主事林君元凱,奉使安南。……有若元凱之為使,義正辭嚴足以聳動群聽。凡其國以利相啗之姦,卒無所售,亦可謂不辱君命者矣。」
慫恿     
瀏覽人次:16672 收藏人次:1180397
從旁勸誘或鼓動。《儒林外史》第五二回:「那年勾著處州的馬純上,慫恿家兄煉丹。」《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子謹、人瑞又從旁慫恿,老殘只好答應。」也作「聳動」。
聳人聽聞     
瀏覽人次:5159 收藏人次:735028
「聳人聽聞」之「聳人」,典源作「聳動」。使人聽後大為驚駭。※語或本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七.洪君疇》。
△「危言聳聽」、「駭人聽聞」、「聳動人聽」
李昂     
瀏覽人次:2053 收藏人次:0
摸,尤其著眼於人與獸之間的掙扎,寫作手法細膩而深刻,無論人物造型或是情節結構,都有獨到之處。由於內容聳動,「殺夫」發表時,引起正反兩方的極度爭議,作者也因此廣受矚目。李昂的小說多半以兩性關係入手,深入探討婦女的命運、人性的解放及其與社會文化道德的關係等問題。作品具有強烈的西方現代意識,被視爲臺灣「新世代」代表作家,著名作品有《殺夫》、《暗夜》、《迷園》、《鹿港故事》等,李昂的小說被翻譯成英、德、日等多種語言,是台灣受國際矚目的小說家之一。日本東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主任藤井省三博士在《臺灣文學這一百年》書中推崇李昂是臺灣偉大...
聳肩     
瀏覽人次:1887 收藏人次:196893
聳動肩膀。常用來表示不解、沒意見、驚訝等情態。如:「他聳聳肩,把手一攤,說:『我沒辦法!』」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