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1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肉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所生的身軀。《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羅漢曰:『凡俗肉身,上之不得。請上沉香座。』」
道成肉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成肉身為基督教基本教義之一,指在三位一體中第二位的「聖子」,在未降世之前,本與第一位的「聖父」一體,這種一體也可以稱之為道;而道又是在創世以前就存在的,後來這個道以肉身的形式降世而為人,此人即「聖子」耶穌基督,所以整個過程就成了「道成肉身」。又「道成肉身」也說明了耶穌基督既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身體。[例]肉身、肉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的軀體。如:「身體」、「健身」、「身長七尺」、「隨身攜帶」。
物體的軀幹。如:「樹身」、「車身」、「船身」、「機身」。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
親自。如:「身教」、「以身作則」、「身歷其境」、「身體力行」。
名分、地位。如:「身分」、「身家」、「出身寒微」、「身敗名裂」。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立身處世」。
懷孕。如:「有身」、「身孕」。
量詞。用於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佛像五百身。」
借花獻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醒世姻緣傳》第八七回:「你合我有實際來,你也指著肉身子設個誓!你那借花獻佛虛撮腳兒的營生,我不知道麼!」
涅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的終極理想。為梵語nirvāṇa的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指滅一切貪、瞋、痴的境界。因為所有的煩惱都已滅絕,所以永不再輪迴生死。涅槃並非死時才能證得,肉身尚在者稱有餘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稱無餘依涅槃。一般也用來尊稱出家人去世。唐.李華〈荊州南泉大雲寺故蘭若和尚碑〉:「報年之限,涅槃之時,同於如來。」也作「寂滅」、「圓寂」。
時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時時、經常。《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自從你跟了客人去後,這一年多,我的肉身時刻不安!」《紅樓夢》第一回:「原來雨村自那日見了甄家之婢,曾回顧他兩次,自為是個知己,便時刻放在心上。」
脫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道家指脫去凡胎而成仙。《紅樓夢》第一○四回:「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脫胎去的。」
何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何況。唐.王昌齡〈江上聞笛〉詩:「何當邊草白,旌節隴城陰。」宋.蘇軾〈無題〉詩:「何當血肉身,安得常強健?」
地藏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菩薩。四大菩薩之一。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說法,他原是婆羅門子,曾祈求釋迦牟尼幫他邪惡的母親脫離地獄。後誓度盡地獄中一切眾生。他被認為是菩薩大願的代表。雖然《地藏菩薩本願經》可能是中國人撰寫的,但不會因此影響中國佛教徒對他的信仰。傳說他曾化身投生新羅國王族,姓金名喬覺,出家來華,入九華山,居數十年圓寂,肉身不壞,因此九華山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地藏菩薩的像多作比丘相,有光環,兩眉間蓄髮一簇,手持法杖。也作「地藏」、「地藏王」、「地藏王菩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