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5567 ms
共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胡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稱中國北方、西北方和西域等邊塞民族的音樂。《資治通濫.卷二一八.唐紀三十四.肅宗至德元年》:「上皇每酺宴,先設太常雅樂坐部、立部,繼以鼓吹、胡樂、教坊、府縣散樂、雜戲。」
|
胡樂(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種類名。所謂「胡樂」、「胡舞」,係指中國古代由西域及北方少數民族之音樂與舞蹈傳入中原後,被泛稱為「胡樂」或「胡舞」。該等樂舞自漢朝(西元前206∼西元222)即為宮廷及貴族人士所接受。歷經魏朝(西元220∼西元265)、晉(西元265∼西元420)、南北朝(西元420∼西元589)至隋唐(西元581∼西元907)時,大放異彩,其間,不僅宮廷人士如魏之曹植、唐之楊貴妃,均為箇中能手,政府制定之「九部樂」、「十部樂」中,設有專司少數民族之音樂舞蹈部門竟有七部之多如:「龜茲樂」、「疏勒樂」、「高昌樂」、「天竺樂」、「康國樂」、「安國樂」、「高麗樂」等,並賜胡人樂人曹妙達、安未弱、安馬駒、白明達等...
《後漢書.五行志》、《南史.卷十三》、《舊唐書.音樂二》。
|
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悅。如:「快樂」、「歡樂」、「樂不可支」、「樂極生悲」。
喜歡去做。如:「樂此不疲」、「樂於助人」、「樂善好施」。
有節奏而和諧動人的聲音。如:「音樂」、「樂曲」、「樂章」。
喜好。如:「樂山樂水」。
|
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通稱。如:「胡人」、「五胡亂華」。
來自胡族或外國的。如:「胡桃」、「胡瓜」、「胡琴」。
任意、隨便。如:「胡鬧」、「胡亂」、「胡說」、「胡作非為」、「胡言亂語」。
姓。
|
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明確的「詞」的形式,詞真正的開始出現,是在中國的唐代。更精確一點,是在中國初唐時期。伴隨著當時「胡樂」傳入,「燕樂」大盛,詞也逐漸脫離傳統的五言古詩、七言古詩,成為一門獨立的詩歌藝術。詞的起源和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代的開國君主蕭衍精通音樂、愛好民歌,在其奪取帝位之前,被稱為「竟陵八友」之一。其詩作現存有九十余首,多數為樂府,且多模仿民歌。最著名的詩作有《子夜四時歌》、《襄陽蹋銅蹄》、《江南上雲樂》、《江南弄》等。由於他對詩歌的熱忱和作為帝王的特殊身分,梁代詩歌的演變開始有了向詞發展的苗頭。 詞的...
|
北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早的戲曲聲腔之一。盛行於元代,分為雜劇和散曲兩類。曲調來源有從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來說唱諸宮調演變而來,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樂而成。採七聲音階,音樂風格高亢激越,剛勁豪放,不同於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韻以中原音韻為主,無入聲,平聲分陰陽,不同於南曲有入聲。現存元雜劇多用北曲組成。也稱為「元曲」、「元雜劇」。
|
元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最早的一種戲曲。盛行於元代。可分為雜劇和散曲兩類。曲調來源有從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來說唱諸宮調演變而來,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樂而成。採七聲音階,音樂風格高亢激越,剛勁豪放,不同於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韻以中原音韻為主,無入聲,平聲分陰陽,不同於南曲有入聲。現存元雜劇多用北曲組成。也稱為「北曲」、「元雜劇」。
|
腰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今形制不同。隋唐以來用於胡樂,廣首細腰,掛在腰間,用兩手拍擊。現在使用的腰鼓,則兩端小而中腰較粗,奏時用綢帶繫鼓縛在舞者腰間,雙手各執鼓槌交替擊奏。
|
鼙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琵琶的別名。參見「琵琶」條。宋.郭忠恕《佩觿.卷上》:「胡樂鼙婆之號。搜神記謂琵琶為鼙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