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1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生肉。《論語.鄉黨》:「君賜,必熟而薦之。」
2.魚、肉所發出的刺鼻氣味。如:「膻」、「葷」。
1.氣味刺鼻難聞。如:「臭」。漢.王充《論衡.量知》:「粟未為米,米未成飯,氣未熟,食之傷人。」
2.汙穢、醜惡。《國語.周語上》:「其政臊,馨香不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肉食、葷菜。《梁書.卷五○.文學傳下.劉杳傳》:「自居母憂,使長斷羶,持齋蔬食。」唐.徐夤〈溪隱〉詩:「絕卻羶勝服藥,斷除杯酒合延年。」
3.借指入侵的北方游牧民族。明.姚茂良《精忠記》第四齣:「率百萬之師,決千里之勝,掃蕩羶,殄滅無遺。」
風血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殺戮的慘酷。如:「任何國家深度民主化之後,便不易有風血雨的慘案發生。」也作「血浪風」、「血雨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魚肉的臭味。《周禮.天官.內饔》:「共后及世子之膳羞,辨臊羶香之不可食者。」唐.李商隱〈楚宮〉詩:「空歸腐敗猶難復,更困臊豈易招。」
2.比喻汙穢醜惡的人或事。《國語.周語上》:「國之將亡,……其政臊,馨香不登。」 唐.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誰云遺毒螫,已是沃臊。」
血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殺戮的慘酷。如:「經過一番激戰,戰場上屍骸相枕,一片血雨風。」也作「血浪風」、「風血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羊臭及魚臭。《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手薦鸞刀,漫之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血液的味。《禮記.郊特牲》:「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氣;血爓祭,用氣也。」唐.杜甫〈哀王孫〉詩:「昨夜東風吹血,東來橐駝滿舊都。」
2.比喻非常的殘酷。如:「這部電影血畫面太多,不適合兒童觀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肉、或蔥、蒜、韭菜等食品。唐.白居易〈齋月靜居〉詩:「葷每斷齋居月,香火常親宴坐時。」《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他母親是一口淨素,葷不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偷食味,常用以指與配偶之外的第三者發生性關係。如:「偷往往是造成家庭失和的關鍵因素。」
臊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肉等生鮮食品所發出臭難聞的氣味。如:「由於停電過久,冰箱裡的魚、肉都發出一股臊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