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58.37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然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研究可歸屬於詮釋性研究中的一家族;自然研究法著重自然情境中不加任何干擾下的行為表現及其意義之探討為研究重點,並以自然情境中所發生歷史過程的學習,來詮釋所觀察現象的結構及其組織原理為目的。因此最重要的研究步驟就是蒐集詳盡的情境資料,以便合理詮釋所觀察的現象。其重要過程包括:(1)自然情景下的參與觀察,進行錄音、錄影,並蒐集各種原案資料;(2)晤談,包括臨床晤談(clinical interview)和結構性晤談(structured interview),用錄音、錄影,以便進行原案分析(protocols analysis);(3)三角校正法(triangulation),分別分析並比對...
自然研究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研究運動」乃指十九世紀美國教育家史屈特(Henry H. Straight, 1846~1886)所推動的將自然研究科目取代自然史科目的一項初等教育課程改革運動。十九世紀小學課程裡,自然史的教學多偏重動物植物的名稱、分類及其構造方面的講述;史屈特則試圖將自然研究科目的內容予以擴大,因為他相信科學知識與科學訓練,對兒童的生活有很大幫助。史氏任職於內布拉斯加(Nebraska)州的培魯(Peru)師範學校時,便著手編製自然研究教學計畫,他將科學與工藝作了結合;稍後他又發展自然研究課程,希望藉由接近自然,讓學生研究成長中的動物、植物及其自然環境。對於學校周邊的森林、湖泊、沼澤、田野等加以研...
  [一九○三年年鑑之第二部分--自然研究]由傑克曼(Wilbur S. Jackman)撰寫,美國國家教育研究學會(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ific Study of Education)於一九○四年出版。[自然研究]是二十世紀初期美國科學教育的重要理念,主張學習者直接從接觸自然的活動中獲取真正的知識、學習過程技能,以及發現自然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和定律,並培養學習者欣賞自然的美學觀與道德觀。該理念有別於由教科書上學習權威式的內容。自然研究強調的是學習自然的過程中,融合各科的知識,包含音樂與美術及感受。一旦學生養成了自然研究的習慣後,便能自動運用觀察和想像來從事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正確。如:「大謬不然」、「不以為然」。
如此、這樣。如:「未必然」、「到處皆然」。
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如:「仍然」、「偶然」、「超然」、「恍然」、「茫然」。
轉折詞,但是。如:「然而」。
承接詞。如:「雖然」、「然後」、「然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理至極致。如:「研究」、「探究」、「推究」、「窮究本源」、「追根究柢」。
最後、到底。如:「終究」、「究竟」。
查問、追問。如:「究辦」、「追究」、「既往不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細磨。如:「研墨」、「研藥」、「研成粉末」。
深入探求。如:「研究」、「鑽研」、「研讀」、「研討」、「研習」、「研製」。
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窮究、探索。唐.李山甫〈古石硯〉詩:「憑君更研究,何啻直千金。」《元史.卷一四○.鐵木兒塔識傳》:「鐵木兒塔識天性忠亮,學術正大,伊洛諸儒之書,深所研究。」
2.商量、考慮。如:「這件事我們必須再研究一下。」
3.仔細詢問。《聊齋志異.卷八.褚生》:「既起,見褚生在旁,惚惚若夢,屏人而研究之。」
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然生成的東西,如空氣、日光、山河等皆是。如:「大自然」、「自然界」。
2.非由人工製造而是渾然天成的。如:「自然免疫」。
3.當然。《文明小史》第三回:「眾人聽見了,自然心上點不願意。」
4.固然。如:「他唱得自然不好,你也不見得好到那裡。」
5.表示揣度而敢於斷定之詞。如:「你不要再問了,到時自然就明白。」
6.現今國民小學課程中,自然科學的簡稱。內容包括自然界的物質與現象的介紹。
不勉強、不拘束。如:「態度自然」、「語氣自然」。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