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4.25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由回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由回憶為心理學上有關認知與記憶等研究主題經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典型的自由回憶材料為一系列的字或詞。實驗的程序是逐字(或詞)呈現或直接給受試者整個記憶材料的列表,之後要求受試者將記得的字(或詞)寫出來(或說出來)。至於受試寫下來的時間,並沒有一定的限制;有的要求在特定的時間內寫出來,有的則要求寫到無法再想起材料為止。通常並不要求受試按照表列上的次序來回憶字(或詞),類似這樣的回憶方式稱為自由回憶自由回憶實驗的典型結果如下圖。
  
  不論是使用名詞或更簡單的字為記憶的材料,典型的自由回憶結果,通常是一條U型的曲線。對於列表中起頭的項目較容易回憶出來的現象稱之為初始...
自由回憶法method_of_free_recal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學家藉由回憶法(recall method)來測量記憶。回憶法在實際測驗時可分為兩類,其中將已知的刺激項目或訊息重新表現出來,若對回憶的項目與訊息資料在次序上不加限制,任其受試者發揮者稱之為自由回憶法(free recall method);而若是要求受試者必須按照一定程序回憶實驗項目或訊息者則稱為序列回憶法 (serial recall method)。例如在研讀序列位置曲線(serial position curves)的實驗證據中,常以「自由回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向原出發處。如:「回家」、「回來」、「回國」、「一去不回」、「古來征戰幾人回?」
折返、掉轉。如:「回轉」、「回首」、「回旋」、「回過身來」。
答覆、還給對方相同的動作。如:「回信」、「回電」、「回答」、「回敬」、「回絕」、「回他一槍」。
量詞:A>計算行為、動作的單位。相當於「次」。如:「前後我共去找了他五回。」B>計算時間的單位。一陣子稱為「一回」。如:「在門口站了一回。」C>計算長篇小說段落的單位。一章稱為「一回」。如:「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D>計算事情的單位。相當於「件」。如:「這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回春:A>冬去春來。如:「大地回春」。B>比喻醫術高明或藥效靈驗,能治好病症。如:「妙手回春」、「回春靈藥」。
回祿:傳說中的火神。多借指火災。如:「慘遭回祿」、「回祿之災」。
回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大陸地區甘肅、寧夏、新疆、青海、雲南、河北等地,以信奉回教為主。
回教:西元七世紀時,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創,信奉阿拉為唯一真神,經典為可蘭經,教徒大都分布中東、北非、印尼、巴基斯坦及中國西北等地。或稱為「清真教」、「伊斯蘭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從。如:「由來」、「由上而下」、「由南到北」、「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原因。如:「原由」、「理由」、「事由」、「由於」。
依從、任從。如:「由不得你」、「信不信由你」。
根據。如:「由此可知」。
經過。如:「觀其所由」、「行不由徑」。
出自。如:「由衷之言」。
歸、屬。如:「這件工作由他負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得。如:「記憶」。
想念、回想。如:「回憶」、「憶兒時」。
回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往事的追憶。如:「在我的回憶中,童年生活就像是一幅永不褪色的圖畫。」
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受外力拘束或限制。《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適間聽諫議表章,數朕失德,此章一出,中外咸知,一舉一動,天子不得自由矣!」《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因是父母在,不敢自由。」
2.指在《憲法》上或法律保障不受國家或他人干涉的權利。如:「言論自由」、「宗教自由」。
序列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方法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序列學習是學習具有特別順序的事實。例如,學習有時間順序的事件、學習長除法的演算順序、學習礦物的相對硬度等,都是序列學習的例子。自由回憶學習則是學習許多項目,但不必記憶這些項目的順序。例如,列出9位美國最高法院法官的姓名。 方法1.位置法  古希臘人使用一種記憶術策略來做序列學習。這方法是設法使許多位置分別和某心像產生聯結。在位置法中,學生必須想出一組非常熟悉的位置,如自己住家的房間。然後藉著想像,將必須記憶的每一項目放在某一特定位置。我們可以藉著生動或怪異的心像將某項目放在...
新近效果recency_effect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Glanzer和Cunitz在1966年的實驗中,讓受試者在延遲0秒、10秒、30秒的三種情況下,自由回憶先前呈現的15個項目。結果顯示,延遲30秒則新近效果消失,顯示30秒後,訊息若沒有經過複述,便從短期記憶中消退。複誦是一種在短期工作記憶中,將刺激項目或訊息轉換進入長期記憶的必要活動。在教學的應用中,以工作記憶模式解釋語文刺激的記憶現象時,新近效果則被認為是因為儲存在語音記憶儲存裝置的短期記憶效果。而在記憶階段結束時呈現不同語音訊息(irreverent speech)、增加刺激語音相似程度(phonologica...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