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7.9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責。《論語.公冶長》:「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2.替自己申訴、爭辯。《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久之,朔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因自訟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
計過自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公冶長》:「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指檢討過失而自我責備。《明史.卷一七九.舒芬傳》:「芬丰神玉立,負氣峻厲,端居竟日無倦容,夜則計過自訟。」
自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訟齋乃宋代太學齋舍名;宋太學生若犯學規,則送自訟齋,以示懲戒。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學規」云:「太學學規分五等,犯前三至五等止於遷齋,比之徒罪;第二等,則下自訟齋,比之黥罪,自宿自處,同宿亦不敢過問。」(參見「五等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身。如:「自己」、「自身」、「自我」、「自個兒」、「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從、由。如:「自此」、「自從」、「自古至今」、「自小到大」。
當然。如:「自然」、「自不待言」、「自屬有效」。
主動的。如:「自覺」、「自願」、「自動」、「自發」。
起源的地方。如:「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責備。《論語.公冶長》:「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放蕩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放蕩」:《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時方外事胡越,內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或為郡國守相至公卿,而朔嘗至太中大夫,後常為郎,與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久之,朔1>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因自訟2>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3>、韓非4>之語也,指意放蕩,頗復詼諧5>,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注解〕 (1) 朔:東方朔(西元前154∼前93),西漢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時,入長安自薦,待詔金馬門。後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觀察顏色,直言極諫。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強國之策,終不見用。著有《東方朔》二十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口傳。《後漢書.卷四十五.張俊傳》:「俊自獄中占獄吏上書自訟,書奏而俊獄已報。」《西遊記》第三六回:「對月懷歸,口占一首古風長篇。」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卿,而朔嘗至太中大夫,後常為郎,與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久之,朔1>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因自訟2>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3>、韓非4>之語也,指意放蕩,頗復詼諧5>,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注解〕 (1) 朔:東方朔(西元前154∼前93),西漢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時,入長安自薦,待詔金馬門。後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觀察顏色,直言極諫。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強國之策,終不見用。著有《東方朔》二十篇。 (2) 自訟:替自己申訴、爭辯。 (3) 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國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
東方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列仙傳之中﹐因而產生了多種多樣的東方朔傳說。 著作朔嘗至太中大夫後,常為郎。朔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因自訟,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指意放蕩,頗復詼諧,辭數萬言,終不見用。朔因著論,設《客難》已,又設《非有先生論》。朔之文辭,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責和氏璧》及《皇太子生禖》、《屏風》、《殿上柏柱》、《平樂觀》、《賦獵》,八言、七言上下,《從公孫弘借車》。凡劉向所錄朔書具是矣,世所傳他事皆非也。
放浪無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卿,而朔嘗至太中大夫,後常為郎,與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久之,朔1>上書陳農戰彊國之計,因自訟2>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3>、韓非4>之語也,指意放蕩,頗復詼諧5>,辭數萬言,終不見用。 〔注解〕 (1) 朔:東方朔(西元前154∼前93),西漢平原人,字曼倩。武帝時,入長安自薦,待詔金馬門。後為常侍郎、太中大夫。滑稽有急智,善觀察顏色,直言極諫。曾以辭賦戒武帝奢侈,又陳農戰強國之策,終不見用。著有《東方朔》二十篇。 (2) 自訟:替自己申訴、爭辯。 (3) 商鞅: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國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