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1.94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至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日或夏至日。《易經.復卦.象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唐.杜甫〈冬至〉詩:「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達、來到。如:「由古至今」。
極、甚、最高。如:「至情」、「至聖」、「至善」、「至多」、「至理名言」。
表示轉折的語氣。如:「至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如:「落日」、「日上三竿」、「烈日當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表示月分的第幾天。如:「十月十日」、「四月四日」。
全天,一整天。如:「明日」、「今日」、「昨日」。
特定的一天。如:「忌日」、「生日」、「紀念日」、「國慶日」。
白天,與「夜」相對。如:「日間部」、「黑夜白日」、「夜以繼日」。
時間。如:「他日」、「來日」、「往日」、「日久見人心」。
每天。如:「日曆」、「日記」、「日積月累」、「日新月異」。
季節。如:「夏日」、「春日」。
日本的簡稱。如:「日貨」、「日語」、「赴日觀光」。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日有二十四小時。如:「家無三日糧」、「醫生開了五日份的藥」。
部首。
滄海桑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東海桑田注音︰ㄉㄨㄥ ㄏㄞˇ ㄙㄤ ㄊ|ㄢˊ漢語拼音︰dōng hǎi sāng tián釋義︰猶「滄海桑田」。見「滄海桑田」條。 01.唐.李程〈贈毛仙翁〉詩:「吹簫鳳去經何代,茹玉方傳得幾年。他日更來人世看,又應東海變桑田。」 02.金.劉著〈至日〉詩:「心折靈臺候雲物,眼看東海變桑田。」 參考詞語︰桑田滄海注音︰ㄙㄤ ㄊ|ㄢˊ ㄘㄤ ㄏㄞˇ漢語拼音︰sāng tián cāng hǎi釋義︰猶「滄海桑田」。見「滄海桑田」條。 01.宋.張耒〈連昌宮〉詩:「欲問興亡已慘顏,桑田滄海變人間。無情野水青春在,不動南山白日閒。」 02.《兒女英雄傳.第二○回》:「你道這的蒼狗白...
杯弓蛇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杜宣夏至日赴宴,見酒杯中似有蛇,不敢不飲。酒後胸腹極痛,醫治不癒,後得知是壁上赤弩照在杯中,形影如蛇,於是病痛立刻痊癒。見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九.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後比喻為不存在的事情枉自驚惶。也作「杯底逢蛇」、「杯中蛇影」、「弓影杯蛇」、「弓影浮杯」、「影中蛇」。
所向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謂門人曰:「賈生容貌志意如是,而勤于學,此將相之器。」……復以偏將軍東從上攻邯鄲,擊青犢于射犬,大戰至日中 ,賊陣堅不卻。上傳召復曰:「吏士饑,且可朝食。」復曰:「先破之,然後食耳。」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諸將皆服其勇。
蜀犬吠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僕往聞庸、蜀之南,恆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1.2 韓愈與韋中立論師道書:蜀中山高霧重,見日時少,每至日出,則群犬疑而吠之也。 1.3 幼學瓊林˙卷一˙天文類: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 2.語譯 四川多雲霧,偶而太陽破雲而出,不常見到太陽的蜀犬,竟受驚嚇而向日狂吠。後用以比喻少見多怪。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遼東白豕、越犬吠雪、吳牛喘月。 相反詞 <<無>> 5.例句 5.1 你真是蜀犬吠日,這在外國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 5.2 這些自命不凡...
家徒四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卓王孫家僮八百人,程鄭亦數百人,二人乃相謂曰:「令有貴客,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數。至日中,謁司馬長卿,長卿謝病不能往,臨邛令不敢嘗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坐盡傾。酒酣,臨邛令前奏琴曰:「竊聞長卿好之,願以自娛。」相如辭謝,為鼓一再行。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1>新寡2>,好音,故相如3>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4>臨邛,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家居徒5>四壁立。卓王孫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殺,不分一錢也。」人或謂王孫,王孫終不聽。文君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一顆,在西方為大熊座α星。《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夏至日行近道,乃參于上,當樞之下,無晝夜。」《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又魁第一星曰天樞,二曰琁,三曰璣,四曰權,五曰玉衡,六曰開陽,七曰搖光;一至四為魁,五至七為杓。」也稱為「天樞」。
垂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諭全忠軍,詔崔構挾中人郭遵誨往,既行,又命宮人寵顏馳見全忠,諭密旨,乃以蔣玄暉入衛。二日,茂貞獨見,至日旰,全誨、彥弘恨甚,逮食,不能捉匕,自見勢去,計無所用,垂頭喪氣。帝召韓偓見東橫門,執手涕泗,帝曰:「今先去四大惡,餘以次誅矣。」於是內養八輩候廷中授命,每二輩以衛士十人取一首,俄而全誨、彥弘、易簡、敬容皆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