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艋舺     
瀏覽人次:1732 收藏人次:244195
臺北市萬華的舊稱。為凱達格蘭族「獨木舟」一語的音譯。在新店溪與大漢溪交會處,因停泊許多艋舺來此交易,而被稱為「艋舺」,日治時代以日語雅化為同音字「萬華」。參見「萬華」條。
一府二鹿三艋舺     
瀏覽人次:322 收藏人次:652160
從臺南府城、鹿港到艋舺,從南台灣發展,後來才在北台灣發展。此三個城市皆有航運至中國大陸,為當時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及經濟命脈。
    
瀏覽人次:1341 收藏人次:0
船。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九下.釋水》:「舺,船也。」如:「艋舺」。
    
瀏覽人次:1318 收藏人次:0
艋舺:地名,臺北市萬華區的舊稱。本是原住民凱達格蘭族「獨木舟」一語的音譯,指的是船隻停泊的地方。
頂下郊拚     
瀏覽人次:3942 收藏人次:155468
清朝咸豐3年(1853),艋舺地區(今萬華)移民由於信仰不同、爭奪商業利益而爆發的大規模械鬥。目錄1 背景2 經過3 與頂下郊拚有關的廟宇3.1 艋舺龍山寺3.2 艋舺祖師廟3.3 霞海城隍廟4 參考書目 背景清代艋舺地區的移民主要有閩南人、泉州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泉州安溪人、泉州同安人。臺灣俗...
成功高中     
瀏覽人次:3328 收藏人次:0
成立時間而定的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大正11年(1922年)5月8日以地方人士之倡議,設校於萬華的艋舺清水祖師廟(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大正14年(1925年)於臺北市中正區創建校舍,翌年夏落成遷入啟用,並訂5月17日鄭成功登陸臺灣之日為校慶。 1946年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因校址在濟南路,成功校友及學生習慣稱成功高中為「濟城」,並以「濟城墨客」或「濟城才子」自居,為大台北地區的知名高中。目錄1 學校特色1.1 成功儀隊及學生服務隊1.2 社團發展1.3 著名館藏1.4 校際交流1.5 國際交流1.6 升學方面...
劉銘傳     
瀏覽人次:1798 收藏人次:326652
人首先發現台灣北部山地適合種植茶葉,於是在大稻埕設立茶葉洋行,以美國為主要的外銷對象。大稻埕本來只是艋舺附近的小村莊,因為茶葉的集散與加工,到十九世紀末,已經是僅次於台南的全台第二大城。當時的一份記載說:「茶皆集於大稻埕,每至夏月,開場列肆,柬別精惡,受雇婦女,千百成群。」可說是盛況空前。在一八八零年代,茶占了北部出口總值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此外,樟腦和南部蔗糖的輸出也同時激增,成為世界的主要產地。台灣的對外貿易雖因開港而大幅成長,但島內的交通設施卻不能支持貿易的快速成長,於是清廷便派巡撫前來從事現代化建設。 劉銘傳在台灣...
李春生     
瀏覽人次:1529 收藏人次:0
腦出口。杜德可說是早期推廣臺灣茶葉的重要人物,他從福建安溪引進茶種栽培。李春生原本為洋行租了一間位於艋舺的店面,卻因為艋舺人排外轉至大稻埕。剛好當時艋舺港口因為淤積功能漸失,李春生因此建立了往後大稻埕茶葉重鎮的地位。在寶順洋行休業後,李春生轉任英商和記洋行(Boyd & Co.)總辦。他平日就有閱讀西洋書報的習慣,瞭解世界潮流與國際大事。他認為中國的自強運動不得要領,...
藝旦     
瀏覽人次:910 收藏人次:0
,再轉賣到藝旦間的例子。 大稻埕地區之發展日治時期曾流傳這樣一句話:「未看見藝旦,免講大稻埕」。當時艋舺因河床淤積航運不便,商船只能停靠大稻埕,間接促成了大稻埕一帶酒樓、藝旦興盛,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著名的飯店「江山樓」。在大稻埕商業蓬勃發展之下,氣派的江山樓也漸漸發展出藝旦文化,成為富商、文雅之士聚會場所;至於非法的娼妓則聚集於附近的歸綏巷弄內。 參考書目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藝旦 http://ppt.cc/JmSm〈88個臺灣女人關鍵字 〉,《臺史博電子報》01期http://www.nmth.gov.tw/Port...
哭調     
瀏覽人次:547 收藏人次:299908
臺灣歌仔戲中文戲的重要唱腔曲調。多用於悲傷場面,主要是以臺灣各地的地方小調為基礎而加以變化,故種類繁多。如宜蘭哭、艋舺哭、臺南哭、正哭調、反哭調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