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11655 收藏人次:1040973
1.割草。《說文解字.艸部》:「,刈艸也。」《左傳.昭公六年》:「禁牧採樵,不入田,不樵樹,不采蓺。」
2.飼養。《周禮.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職人而之。」
1.餵養牲畜的草料。《國語.周語中》:「廩人獻餼,司馬陳。」
2.吃草的牲口。《淮南子.時則》:「乃命宰祝行犧牲,案豢。」唐.高誘.注:「草養曰,穀養曰豢。」
3.禾莖、禾桿。《禮記.祭統》:「及迎牲,君執紖,卿大夫從,士執。」漢.鄭玄.注:「謂稿也,殺牲時用薦之。」
    
瀏覽人次:9827 收藏人次:756519
1.牛、羊、鹿等獸,食物入胃,又反至口中,重加咀嚼,再行嚥下,稱為「反」。
蕘之言     
瀏覽人次:7829 收藏人次:757986
目錄1 釋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同義6 辨析7 來源 釋義:餵牲口的草,割草。蕘:柴,打柴。  本句成語之意為:割草打柴人的話。 出處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蕘。] 用法原用以指山野百姓的見解,後也用做自己意見的謙詞。 例句明。馮夢龍、清。蔡元放  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六回:[蕘之言,聖人擇焉。主公新立,正宜捐棄小忿,廣納忠言。] 同義野人獻曝 辨析蕘,不要...
    
瀏覽人次:6608 收藏人次:0
古時用草編結成的狗形,供祭祀用,用完即丟棄。後比喻輕賤無用之物。《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狗。」《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周宣》:「狗者,祭神之物。」
    
瀏覽人次:4080 收藏人次:0
謙稱自己的議論淺陋。唐.王勃〈上絳州上官司馬書〉:「霸略近發於輿歌,皇圖不隔於議。」唐.張說〈諫避暑三陽宮疏〉:「臣自度議,十不一從。」
    
瀏覽人次:3403 收藏人次:904723
1.割草砍柴。《孟子.梁惠王下》:「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
2.割草砍柴的人。《淮南子.主術》:「然而群臣志達效忠者,希不困其身,使言之而是,雖在褐夫蕘,猶不可棄也。」
3.謙稱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唐.李白〈與韓荊州書〉:「若賜觀蕘,請給以紙筆。」
詢於     
瀏覽人次:2969 收藏人次:377013
蕘,割草砍柴的人。詢於蕘指向割草砍柴的人詢問請教。謂不恥下問。《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蕘。」
    
瀏覽人次:1545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梵語bhikṣu的音譯。女性出家受具足戒者稱「苾尼」(梵語bhikṣuṇī)。《瑜伽師地論》卷六:「苾當知於諸法中,假立有我。」也作「比丘」、「比邱」。
    
瀏覽人次:1517 收藏人次:107615
,吃草的牲口。豢,食穀的牲口。豢指牛、羊與犬、豬等。《孟子.告子上》:「理義之悅我心,猶豢之悅我口。」《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序》:「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豢之味。」
    
瀏覽人次:944 收藏人次:0
馬的飼料。宋.岳飛〈良馬對〉:「臣有二馬,日啗豆數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