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9.09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葭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占氣候的方法。以葭莩之灰,置於律管以占。《幼學瓊林.卷一.歲時類》:「冬至到而葭灰飛,立秋至而梧葉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蘆葦。或特指初生的蘆葦。《說文解字.艸部》:「葭,葦之未秀者。」《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宋.文同〈晚至村家〉詩:「深葭繞澗牛散臥,積麥滿場雞亂飛。」
2.樂器名,吹管樂器。通「笳」。漢.張衡〈西京賦〉:「發引和,校鳴葭,奏淮南,度陽阿。」參見「胡笳」條。
3.姓。如漢代有葭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體燃燒後所剩下的粉屑。如:「炭灰」、「爐灰」、「煙灰」、「煤灰」。
比喻絕望、意志消沉。如:「灰心」、「心灰意冷」。
塵土。如:「灰塵」、「桌子上蒙了一層厚厚的灰。」
淺黑色。如:「灰鼠」、「灰色的衣服」。
石灰:石灰石燒煉而成。呈白色塊狀,可作為肥皂原料的稱為「生石灰」。熟石灰由生石灰加水化合而成,白色粉末,可消毒及製造漂白粉、水泥等。
水底撈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白費力氣,徒勞無功。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若要去葭灰黍粒中求元聲,卻如水底撈月,如何可得?」
吹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將葭莩灰放置在律管內,以占知季候。若某節氣至,和它相應的律管裡的葭灰便飛動起來,故稱節氣變換為「吹葭」。見《續漢書志.第一.律曆志上》。唐.杜甫〈小至〉詩:「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也作「吹灰」。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