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2.84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蒙養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幼兒的啟蒙教育自古即發生在家庭之中,幼兒在家庭的生活中學習做人處事的基本教養。因此,雖然我國的幼教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孟、荀及朱熹、王陽明等人的思想之中,但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受到重視,家庭功能的受到顯揚,使學校式的幼兒教育直到清末廢除科舉、設立各式學堂之後,才逐漸開展。
  蒙養院創設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前此為蒙學堂。據光緒二十八年頒布[欽定蒙學堂章程],規定蒙學堂以六、七歲為入學之年,修業四年,性質近於小學,並非學前教育或幼兒保育教育。至光緒二十九年[奏定學堂章程]頒布,其中[奏定蒙養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規定,蒙養院附設於各省府廳州縣以及大市鎮原有之育嬰堂、敬節堂內...
武昌蒙養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昌蒙養院是中國近代的幼兒教育機構。清光緒二十九年八月(1903年9月)由湖北巡撫端方(1861~1911)創辦於湖北省武昌閱馬場,是中國最早的公辦幼教機構。招收三至六歲兒童入院。全部教育設施仿照日本。創辦之初曾聘請三位日本女師範生為保姆,負責保育教養幼兒。教育設備比較齊全,保教課目有行儀(行為、舉止、儀表)、訓話、幼稚園語、日語、手技、唱歌、遊戲等七項。又名「武昌尋常小學堂附屬幼稚園」、「武昌模範小學蒙養院」。民國二十七年(1938)在抗日戰爭中因武漢淪陷而被迫停辦。
嚴氏蒙養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嚴氏蒙養院是中國近代的幼兒教育機構。清翰林院編修、學部侍郎嚴修(1850~1929)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在天津創辦,為其所創嚴氏女子小學的實習場所。招收四至六歲兒童入院。創辦初期教師為日本人,院中教學和活動的設施設備亦多購自日本,教學用的歌曲及故事也多譯自日文。教師主要由嚴氏保姆講習所畢業生擔任。十五年之後,嚴修的孫女嚴仁清主持蒙養院工作,嚴氏蒙養院更名為嚴氏幼稚園,並改用美國的教材和教學方法。民國十四年(1925)停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照顧、撫育。如:「養育」、「撫養」、「養民」。
培植花木,或飼養動物。如:「養魚」、「養蘭」、「養狗」。
修練。如:「修養」、「養氣」。
調護身體。如:「養病」、「養傷」。
對生長或保健有益的。如:「養分」、「養料」。
經認領撫育而沒有親生關係的。如:「養母」、「養子」。
維修。如:「養路」、「養護工程」。
扶持、資助。如:「以會養會」。
奉侍親長。如:「奉養」、「子欲養而親不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蓋。如:「蒙面」、「蒙著眼睛」。
掩飾、欺騙。如:「欺蒙」、「蒙混」。
受到、承受。表示感激。如:「承蒙」、「蒙你照料,十分感謝。」
無知。如:「啟蒙」、「童蒙」。
遭遇。如:「蒙難」。
蒙古的簡稱。如:「內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圍牆內屋外的空地。如:「院子」、「庭院」、「後院」。
某些公共處所的名稱。如:「醫院」、「電影院」、「美容院」。
機關、單位。如:「立法院」、「行政院」、「高等法院」。
學院的簡稱。如:「大專院校」。
蒙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蒙昧隱默的方式自養正道。語本《易經.蒙卦》:「蒙以養正,聖功也。」後比喻教育兒童。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