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蕭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93)漢初沛人,佐高祖定天下,論功第一,封酇侯。漢初律令多出其手。卒諡文終。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初蕭何薦韓信為大將軍,後又助呂后設計殺害他。典出《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後用以比喻事情的好壞或成敗都由同一人造成的。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八.蕭何紿韓信》:「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亦比喻為做事出爾反爾,反覆無常。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這非是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故恁的反覆勾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冷清、寂寥。如:「蕭條」、「蕭然」、「蕭索」、「蕭瑟」。
擬聲詞。摹擬馬聲、風聲、落葉聲。如:「馬鳴蕭蕭」、「風蕭蕭兮易水寒」、「無邊落木蕭蕭下」。
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表示疑問:A>什麼。如:「何處」、「何時」、「何人」、「何年何月」、「有何相干」。B>哪裡。如:「何去何從」、「天理何在」。
副詞:A>豈、怎麼。如:「何止」、「何至於此」、「何足掛齒」。B>為什麼。如:「何必這樣」、「何不早說」、「何樂不為」。
嘆詞。多麼,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榮幸」、「明日何其多」。
姓。
運籌帷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到坐在營帳中策劃謀略,就能在千里外得到勝利,這點我不如張良;論鎮國安民,保障物資的流通,這點我不如蕭何;如果說到帶兵打仗,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這點我又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重用他們,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啊!而項羽有一賢臣范增,卻不好好重用,所以才成為我的手下敗將。」因此《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在自序中,說張良身在軍營中便能掌握局勢,策劃謀略,使遠方的軍隊贏得勝利,助高祖開邦定國,能夠「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後來「運籌帷幄」演變為成語,就被用來比喻謀劃策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傷口、傷處。《漢書.卷三九.蕭何曹參傳》:「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招引、延攬。《易經.需卦.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漢書.卷三九.蕭何曹參傳.蕭何》:「臣願大王王漢中,養其民以致賢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最初、當初。《左傳.莊公十一年》:「始吾敬子,今子魯囚也,吾弗敬子矣。」《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有郤。」
開誠布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東漢末年,他隱居耕讀,劉備聽說他的才能,於是三顧茅廬,登門請求諸葛亮出來從政。諸葛亮執政期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壽在《三國志》的〈諸葛亮傳〉中,對諸葛亮非常推崇,他讚揚諸葛亮在當丞相時,能夠「開誠心,布公道」,以真心對待部屬,處事大公無私,所以受到大家的愛戴。即便他「用法嚴峻」,但人民雖畏懼卻沒有怨言。軍政大權都操在他的手中,但後主對他絲毫不疑。因此,陳壽認為他是跟管仲、蕭何差不多的人物。後來「開誠布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誠意待人,坦白無私。
蕭規曹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曹參繼蕭何為相國,舉事皆無所變更。見《漢書.卷三九.曹參傳》。比喻後任的人依循前任所訂的規章行事。《文選.揚雄.解嘲》:「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響若坻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