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01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處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醫師針對病人病症所開具之醫療處置,以門診處方為例,在醫師開具之後,由患者據以交付藥師調劑取得藥品。依法律規定交付之藥劑容器或包裝除應標示病人資料、藥名、劑量、數量、用法、作用、警語或副作用外,另應包含機構名稱地點、醫師姓名、調劑者姓名及調劑時間等內容。
2.對策。宋.劉克莊〈備對劄子〉:「士大夫獻議盈廷,工於詞病而拙於處方者皆是也。」
處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生診斷完畢後,開給病患的藥單。參見「處方」條。
個別化處方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別化處方教學的精神大約可用孔子的「因材施教」一語來比喻;但是,個別化處方教學的註釋卻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有些學者認為個別化教學是所有學生在同樣的教案下以不同的速度學習;有些學者指出個別化教學是學生接受同樣的教材,但是教學方法則不相同。這些說法雖不相同,但卻可以融合起來,就是教師採用不同的教材和教法來適應個別學生的需要而學生則在有動機、有興趣的環境下接受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
  個別化處方教學由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學習和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Pittsburgh's Learning and Research Center)所設計;教師讓學生依照個人的能力、學習速度和興...
對證處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對症下藥」。見「對症下藥」條。01.元.王惲〈靈照度丹霞圖〉詩其一:「對證處方唯一捨,不應真假比如來。」
 
教學的處方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魯納(J.S. Bruner)首先區分了教學的描述(descriptive)理論與教學的處方(prescriptive)理論之不同。前者是指學習心理學,重視事實的客觀描述;而後者則是指教學心理學,重視因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歷程之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教學措施。教學的處方理論是指教學活動的每一環節,均需從教學心理學的立場來加以了解;也可以說,從目標的訂定或學習結果的預期開始,到學習者之特性的了解、學習情境的設計與安排、學習歷程的分析和學習歷程及結果的評量,均需從教學心理學的立場來加以考慮。所涉及的因素如下:
  1.教學操作:包括教學的組織內容及教師的行為,教什麼、如何教。
運動處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動訓練法名詞。是一套根據興趣、體能、身體狀況、背景以及需要等的個別差異而設計的,有系統、有組織的科學性的運動計劃。其目的: 增強體能; 增進身心健康及 減少疾病; 減少運動傷害。
  運動處方是以科學和有系統的方法,針對個人的身體能力與環境狀況,而開立安全且有效與經濟的運動計畫和內容,藉以提高或維持體適能與健康狀況。
  運動處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依個人的需要、身體狀況、興趣、目的與環境設備來擬定一套適合個人的處方。至於決定運動處方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幾項:
  1.運動強度:運動強度通常是指運動激烈的程度;設計運動處方最困難的問題即是決定適當的運動強度,此時需要考慮個別差異及對運動時的生理反應,且要多次加以測量與調整才能決定運動強度,因為不同強度之訓練對身體會造成不同的適應。而最常用來估量運動強度的指標即是運動中的心跳數,通常要決定個人最適當的訓練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場所。如:「各處」、「住處」、「通信處」。
事物的部分。如:「好處」、「長處」、「用處」。
機關團體的組織單位。如:「人事處」、「訓導處」、「總務處」。
置身。如:「處境」、「設身處地」、「處變不驚」。
辦理。如:「處理」。
對有過失的人加以制裁。如:「處分」、「處罰」。
交往、對待。如:「相處」、「和平共處」。
決斷。如:「處決」、「處斷」。
男子在家未出仕或女子未出嫁的。如:「處士」、「處子」、「處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治病的藥單、配藥的單子。如:「藥方」、「偏方」、「祕方」、「處方」。《鏡花緣》第二九回:「此跌打損傷第一奇方。」
動態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準;並評估如果要提升這三方面的能力到某一個水準,需要給予多少協助量,藉以作為區辨個別差異,提供診斷處方的依據。故在動態評量時,受試者答題時可與施測者間有大量的互動,這份互動是歷程、診斷,更是協助導向,可了解受試者的學習歷程與發展脈絡。且評量是施測者跨多個時間點觀察受試者的進步與改變情形,就是採取連續測驗、教學、再測驗的程序。維谷斯基指出,學生能獨立完成的成就和協助下能完成的成就中間有一段距離,他稱此為可能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以可能發展區中的事物進行教學,效率最高。瞭解學生...
中輟生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務處以及學務處做報備的動作。第二天:導師應擴大範圍聯繫學生,或可進一步採取家庭訪問之策略,而在學務處方面,生教組應協同導師進行家訪,並且寄送曠課通知書給與家長。第三天:導師除了持續聯繫外,還須向教務處、學務處以及輔導處做報備動作。而在學務處方面,學務主任應與導師、輔導處以及教務處共同研商是否確定中輟,另外生教組長方面,應填寫中輟名冊後送請校長批閱,並以特急件處理,最後則在知會註冊組,請註冊通報。註冊組:註冊組須知會生教組、補導組以及資料組,另一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