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1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虛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話、廢話。明.康海《中山狼》第一折:「回首年華,打筭來都虛話。」《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今日見說,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蘇州所遇,果非虛話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的、不真實的。如:「虛偽」、「虛假」、「虛構」、「虛幻」。
衰弱。如:「虛弱」、「虛脫」、「她的身子很虛。」
白白的、徒然的。如:「虛度」、「不虛此行」、「虛有其表」。
不自滿、不驕傲。如:「謙虛」、「虛心求教」。
有所愧疚而心中膽怯。如:「心虛」。
空。如:「空虛」、「趁虛而入」。
草率、敷衍。如:「虛應故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如:「說話」、「傳話」、「正經話」、「話中有話」。
談論、敘說。如:「話別」、「話舊」、「閒話家常」。
話梅:用梅子醃製的一種乾而味酸帶鹹的零食。或稱為「酸梅」。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三國演義》第一一九回:「假投降巧計成虛話,再受禪依樣畫葫蘆。」
另眼相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1>那妻子與小舅私對陳大郎說道:「那時在海灘上,望得見外婆家了,打發了來船,姊弟正走間,遇見一夥人,捆縛將來,道是:『性命休矣!』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我們也不知其故。今日見說,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蘇州所遇,果非虛話了。」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參考資料〕 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據《六十種曲》引)奴婢蒙娘娘另眼看待,實有冤苦在心。今日蒙娘娘垂問,料想終難隱藏,我這一腔幽恨離愁,就奏與娘娘知道。娘娘恕奴婢萬死。
海誓山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海誓山盟」條。 01.宋.陳允平〈蝶戀花.樓上鐘殘人漸定〉詞:「一曲胡笳,別後誰堪聽。誓海盟山虛話柄,憑書問著無言應。」 0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蘅舫是一向有了交情的,誓海盟山,已有白頭之約。」 參考詞語︰盟山誓海注音︰ㄇㄥˊ ㄕㄢ ㄕˋ ㄏㄞˇ漢語拼音︰méng shān shì hǎi釋義︰即「海誓山盟」。見「海誓山盟」條。 01.元.王德信〈四塊玉.信物存套.採茶歌〉曲:「他若是背義忘恩尋罪責,我將這盟山誓海說的明白。」 02.明.張四維《雙烈記.第三齣》:「人似玉,貌如花,盟山誓海作生涯。」 參考詞語︰山海之盟注音︰ㄕㄢ ㄏㄞˇ ㄓ ㄇㄥˊ漢語拼音︰shā...
另眼相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另眼相看」之典源,提供參考。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1>那妻子與小舅私對陳大郎說道:「那時在海灘上,望得見外婆家了,打發了來船,姊弟正走間,遇見一夥人,捆縛將來,道是:『性命休矣!』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我們也不知其故。今日見說,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蘇州所遇,果非虛話了。」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參考資料〕 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據《六十種曲》引)奴婢蒙娘娘另眼看待,實有冤苦在心。今日蒙娘娘垂問,料想終難隱藏,我這一腔幽恨離愁,就奏與娘娘知道。娘娘恕奴婢萬死。
另眼看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另眼相看」之典源,提供參考。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1>那妻子與小舅私對陳大郎說道:「那時在海灘上,望得見外婆家了,打發了來船,姊弟正走間,遇見一夥人,捆縛將來,道是:『性命休矣!』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我們也不知其故。今日見說,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蘇州所遇,果非虛話了。」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參考資料〕 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據《六十種曲》引)奴婢蒙娘娘另眼看待,實有冤苦在心。今日蒙娘娘垂問,料想終難隱藏,我這一腔幽恨離愁,就奏與娘娘知道。娘娘恕奴婢萬死。
誓海盟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海誓山盟」。見「海誓山盟」條。01.宋.陳允平〈蝶戀花.樓上鐘殘人漸定〉詞:「一曲胡笳,別後誰堪聽。誓海盟山虛話柄,憑書問著無言應。」0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蘅舫是一向有了交情的,誓海盟山,已有白頭之約。」 
另眼看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另眼相看」之典源,提供參考。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1>那妻子與小舅私對陳大郎說道:「那時在海灘上,望得見外婆家了,打發了來船,姊弟正走間,遇見一夥人,捆縛將來,道是:『性命休矣!』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我們也不知其故。今日見說,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蘇州所遇,果非虛話了。」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參考資料〕 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據《六十種曲》引)奴婢蒙娘娘另眼看待,實有冤苦在心。今日蒙娘娘垂問,料想終難隱藏,我這一腔幽恨離愁,就奏與娘娘知道。娘娘恕奴婢萬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