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蟒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時皇帝或皇親國戚參加慶典才穿的禮服。皇子、親王的蟒袍為九蟒,五爪,金黃色。品官自八蟒至五蟒,為四爪,除金黃色外,有古銅或白色,因人不同。《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應天府尹大人戴著襆頭,穿著蟒袍,行過了禮,立起身來,把兩把遮陽遮著臉。」也稱為「蟒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套在外面的長衣。如:「浴袍」、「睡袍」、「長袍」。
袍澤:稱軍隊中的同事。如:「袍澤之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繡有蟒蛇圖案的。如:「蟒服」、「蟒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帝王的墳墓。如:「陵寢」、「十三陵」。唐.杜牧〈登樂遊原〉詩:「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間坐一個看陵的太監,穿著蟒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衣。如:「短褂」、「長袍馬褂」。《清會典.卷八○.禮部.儀制清吏司三》:「服有袍,有褂。朝服蟒袍外,皆加補褂,冬則應服端罩者加端罩。」《老殘遊記》第三回:「本日在大街上買了一疋繭綢,又買了一件大呢馬褂面子,拿回寓去叫個成衣匠做一身棉袍子馬褂。」
褶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傳統戲裝中的便服。女角的褶子,有青衣、老旦、宮女等不同花色的分別。男角的褶子,俗稱為「海青」,式如道袍,花色有種種不同,劇中如帝王、公子、英雄、仙俠、強徒、惡棍,都可以穿著。有時亦作為穿蟒袍時的襯衣。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齣:「淨扁巾、褶子,扮蘇崑生上。」
新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婚的男子。《儒林外史》第六回:「兩隻大船,銀十二兩,立契到高要付銀,一隻裝的新郎、新娘,一隻嚴貢生自坐。」《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那後面便是新郎,蟒袍補服,緩步安詳進來。」也稱為「新郎官」。
蟒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繡有蟒蛇形的袍衣。後為繡龍形有四爪的衣袍。明代為大臣所穿,清代則為各官員遇典禮時穿用。衣底為藍色或石青,全身用金線繡蟒,以蟒數多寡分尊卑。也稱為「蟒袍」、「蟒服」、「花衣」。
面如美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臉像玉一般的光潔。比喻貌美。《紅樓夢》第一五回:「穿著江牙海水五爪坐龍白蟒袍,繫著碧玉紅鞓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麗人物。」
襆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男子用的頭巾。以絲娟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長帶,用來裹髮,盛行於唐代。《新唐書.卷二四.車服志》:「襆頭起於後周,便武事者也。」《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應天府尹大人戴著襆頭,穿著蟒袍,行過了禮,立起身來,把兩把遮陽遮著臉。」也稱為「福巾」、「折上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