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蠟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雀形目雀科。分布在西伯利亞、韓國、日本等地,臺灣冬季偶爾可見。移棲時,常小群活動,呈波浪狀飛翔。體多褐色,嘴粗堅而具蠟光。據說,畜養久了,可以表演啣紙牌算命等。《土風錄.卷二.蠟觜算命》:「有畜蠟嘴鳥,銜紙牌算命者。」
冠紅蠟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oaria coronata
體長約19公分。喙、腳灰黃色,頭部、頭頂高聳的冠羽以及喉部為紅色。背部至尾羽灰色,頸側、胸部至腹部為白色。雌雄羽色相似。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玻利維亞東部、巴拉圭、烏拉圭、巴西南部以及阿根廷北部。無遷徙性。
生性活躍,明顯的紅色冠羽和對比強烈的羽色非常引人注目。附蹠長,有利於在地面活動。常見於散佈灌叢和矮樹的潮溼草原,在河流附近較常見。成對或是小群活動,在繁殖期之外的季節有時候可以見到大群出現。在地面尋找多種植物的種子和無脊椎動物,也會在浮水植物上行走,其細長的腳趾可能有助於分散重量。鳥巢由細根和草所組成,潔淨成杯狀,位於灌叢或是小樹的低處。由於顏色亮麗,而且叫聲婉轉多變,為一種很受歡迎的籠鳥,常被捕捉交易到其他地區,導致部分地區的族群數量降低。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鵐科(Family Emberizidae)
蠟嘴雀(錫嘴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
體長約17~18公分。喙大型粗壯,圓錐形。雄鳥繁殖羽,喙鉛灰色,喙基部到眼睛和喙下黑色,頭部褐色,後頸至頸側灰色,背部茶褐色,肩部白色,翼羽和尾羽黑色,腰部淡皮黃色,腹面為淡茶褐色,尾下覆羽白色,尾羽末端白色,冬季喙為黃褐色。雌鳥類似雄鳥,但是羽色較淡,臉部和頭頂為黃褐色。
共5亞種,分布於歐洲、亞洲及非洲,繁殖於歐亞大陸北部,冬季至非洲北部、亞洲南部及東南部。部分族群為候鳥。
主要以樹木的種子為食物,如角樹、棕櫚、朴樹和櫸木等,在樹上直接咬下種子或是在地面撿拾,喙強而有力,可以很容易地將櫻花和橄欖等厚殼果核的硬殼咬開,然而,如同其他雀科鳥類一樣,在夏季的時候,也會掠食一些昆蟲,成鳥餵食給雛鳥的食物就包括昆蟲和反芻後的種子。蠟嘴雀的喙和頭部已經演化成特別適合咬開厚殼的種子,頭骨較大而強化,適合連接許多強壯的肌肉,發達的咬合用肌肉甚至使得蠟嘴雀的臉頰看起來鼓鼓的。警覺性很高。中央的飛羽有Ⅴ字形的羽緣,末端捲曲,這一點在雀科中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其功能仍不能確定,可能和繁殖期的求偶有關。鳥巢為淺杯狀,由樹枝和其它植物組織所構成,內襯細根,位於樹上。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雀科(Family Fringi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的口。如:「嘴巴」、「嘴脣」、「狗嘴吐不出象牙來。」
器物上形狀或功能似嘴的部位。如:「壺嘴」、「瓶嘴」。
突出如口的地形。如:「山嘴」、「沙嘴」。
說話。如:「多嘴」、「貧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動、植物或礦物等所產生的油脂。不溶於水,有可塑性。常溫時呈現固態。如:「石蠟」、「蜂蠟」。
含蠟製成的物品。如:「蠟像」、「蠟筆」。
蠟燭:以蠟或其他油脂製成的照明用具。如:「停電了,快找蠟燭!」
蠟梅:落葉灌木。高二至四公尺。冬天開花,色黃像蠟。是大陸地區特有的植物。
味同嚼蠟:味道像是吃蠟。比喻淡然無味。如:「這頓飯吃來真是味同嚼蠟。」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