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0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裴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67~300)字逸民,晉河東聞喜人。弘雅有遠識,惠帝時為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因誅楊駿有功,封武昌侯。奏修國學,刻石寫經,累遷《尚書》,為趙王倫所害,追諡成。因患時俗虛浮,嘗著《崇有論》以解其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衣服很長。《說文解字.衣部》:「裴,長衣貌。」
猶豫不決。通「徘」。參見「裴回」條。
姓。如晉朝有裴楷,唐朝有裴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靜。《爾雅.釋詁上》:「頠,靜也。」
袞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談話滔滔不絕的樣子。《晉書.卷四三.王戎傳》:「張華善說史漢,裴頠論前言往行,袞袞可聽。」《新唐書.卷一○○.封倫傳》:「論天下事,袞袞不倦。」
魏晉清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型態所拘的傾向,亦即請向隅時有論的世界觀。反之,以宇宙本質為無的立場則源於反禮教的意識形態。西晉時,裴頠著「崇有論」以擁護禮教;王衍則站在無的思想以駁之;正代表了這兩種立場。「無」的思想在方法上是超越事物的現象型態,已逼近現象的本質。齊先驅為老子和莊子。而易經也從原理論與普遍的觀點來解釋現象界。若加以探究也能臻於超越現象界的原理世界,因而與老莊思想所描述的幽邃世界可以互相溝通。於是,老、莊、易被稱為三玄,構成魏的玄學。為正始年間的清談可以何晏和王弼為代表,此及一班所謂「正始知音」。何、王都是老莊學者。何晏曾註老子;王弼的...
崇有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晉裴頠撰。晉時佛老虛無清談之說盛行,裴頠遂著崇有論本儒說以矯時弊。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