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8.11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覆蓋。《說文解字.部》:「,覆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延及、蔓延。《詩經.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
深。如:「覃思」、「覃深」。
姓。如明代有覃應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鍵、重點。如:「提要」、「綱要」、「摘要」。
1.索取、討取。如:「要帳」、「要飯」。
2.收為己有。如:「這件衣服我要了。」
3.請求、拜託。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4.需要。如:「我要一枝筆。」
1.重大的、重要的。如:「要港」、「要人」、「要職」。
2.切當的。參見「要道」條。
1.概括、總括。用於文言文。如:「要言之,為人應以誠字居心。」《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帝王者各殊禮而異務,要以成功為統紀,豈可緄乎?」
2.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3.即將。如:「我要出門了。」、「天要下雨了。」
4.表示提醒或命令人做某事。如:「不論環境如何困厄,我們都要腳踏實地,好好做人。」、「別忘了要告訴他,要仔細檢查,別再出錯。」
5.表示想、希望做某事。唐.韓愈〈竹逕〉詩:「若要添風月,應除數百竿。」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一二齣:「要知心腹事,但聽口中言。」
1.如果。表示假設的關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2.要麼的簡稱。表示選擇的關係。如:「這件事要就是不做,要就是一口氣將它完成。」
1.人體軀幹的中段部分。通「腰」。《說文解字.舁部》:「要,身中也。」《墨子.兼愛中》:「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要,故靈王之臣,皆以一飯為節。」
2.盟約。《論語.憲問》:「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三國魏.何晏.集解:「孔曰:『久要,舊約也。』」
3.姓。如漢代有要競。
1.約定、約束。《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2.邀請。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3.求取。如:「要求」。《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4.脅迫。如:「要挾」。《論語.憲問》:「雖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5.攔阻、截擊。《孟子.公孫丑下》:「使數人要於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翻倒、傾倒。如:「翻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論語.子罕》:「雖覆一簣,進,吾往也。」《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2.反轉。如:「反覆無常」、「翻來覆去」。唐.杜甫〈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
3.毀滅、消滅。如:「傾覆」、「顛覆」。《論語.陽貨》:「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新唐書.卷一三六.列傳.李光弼》:「光弼用兵,謀定而後戰,能以少覆眾。」
4.回答。通「復」。如:「答覆」、「覆信」。《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這時逢瓜代回國,到京覆命,請假修墓來的。」
5.審察、詳察。《舊唐書.卷一一○.列傳.鄧景山》:「以鎮撫紀綱為己任,檢覆軍吏隱沒者。」
6.遮蓋、掩蔽。如:「覆蓋」。《莊子.德充符》:「夫天無不覆,地無不載。」《聊齋志異.卷五.陽武侯》:「見舍上鴉鵲群集,競以翼覆漏處。」
7.埋伏、襲擊。《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魏書.卷八九.酷吏列傳.李洪之》:「乃夜密遣騎分部覆諸要路,有犯禁者,輒捉送州。」
8.反而。《詩經.小雅.節南山》:「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重、再。通「複」。如:「重覆」。《後漢書.卷四○.班彪列傳下》:「亦以寵靈文武,貽燕後昆,覆以懿鑠,豈其為身而有顓辭也?」《老殘遊記》第一七回:「宮保只有派白太尊覆審的話,並沒有叫閣下回省的示諭,此案未了,斷不能走。」
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方位名。為日落的一方,與「東」相對。如:「由西往東」。
2.稱歐美西方國家。如:「中西合併」。
3.西班牙的簡稱。
4.姓。如明代有西鳴岐。
1.西邊的。如:「日落西山」。
2.西方國家的、歐美國家的。如:「西服」、「西餐」、「西裝」、「西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檢驗、查核。如:「檢覈」、「覈對」。《文選.張衡.東京賦》:「其以溫故知新,研覈是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將覈其論,必徵言焉。」
詳實、嚴謹。《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北史.卷七二.李德林傳》:「善屬文,詞覈而理暢。」
深刻。《後漢書.卷六八.許劭傳》:「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論鄉黨人物。」
米麥舂餘的粗屑。《漢書.卷四○.陳平傳》:「其嫂疾平之不親家生產,曰:『亦食糠覈耳。』」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六○首之四五:「不惜兩鍾輸一斛,尚贏糠覈飽兒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覆。參見「覂駕」條。
2.缺乏。《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晟傳》:「時敖廥單覂,乃使張彧假京兆少尹,多署吏,調畿內賦,不淹旬,芻米告具。」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