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3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要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吳人。受公子光之命刺殺王僚之子慶忌,因伏劍而死。
要離短蜂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長方形,前端稍大於後端,周緣有緣稜。殼表覆有大小網孔的網紋, 另放散肋由中央向四方射出。後尾板大三角形,扁平,低下,光滑,緣稜生有緣剌。殼體呈長方形,但前端稍大於後端,周緣圍繞有狹窄的緣稜,緣稜突起, 形成一個內緣溝。殼表不做特別的鼓脹,覆有大小不同形的網孔及粗、細不同的放散肋。放散有五乃至六條由中央向前、後緣稜及赤道線上射出。後尾板寬大,扁平,低下,無特別的裝飾,但緣稜生有短刺,及一條脊稜出現於下尾板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索取。如:「要錢」、「要飯」、「要帳」。
收為己有。如:「這本書我要了。」
值得重視的。如:「重要」、「要職」、「要犯」、「要件」、「要塞」、「要點」、「要義」、「要旨」。
重點。如:「提要」、「摘要」、「要點」、「要義」、「要旨」。
假如。如:「明天要是下雨,我就不去了。」
求。如:「他要我替他辦一件事。」
應該。如:「你要知道,這是不容易的事。」
即將。如:「天要下雨了!」、「他快要來了。」
求取。如:「要求」、「要功」。
強迫。如:「要挾」。
約定。如:「要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合而分。如:「分離」、「離開」、「離別」、「離婚」。
距、相隔。如:「距離」、「我家離學校很近。」
背叛。如:「背離」、「離經叛道」、「眾叛親離」。
奇異不合常理。如:「離奇」。
易經卦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伸著脖子啄牠。莊子看到這種情形,有所警惕,悟得「利益」與「禍患」相連相倚的道理,於是丟下彈弓,轉身便要離開,但被守園人發現而指責了一頓。此事讓莊子悶悶不樂了三天,並體悟到唯有隨時保有真我,不為外物干擾,才能避於禍害。「螳螂捕蟬」這句成語就是由這件事化出,用來比喻眼光短淺,只貪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背後隱藏的危險。  另外,在漢朝劉向《說苑》中亦載有一事:春秋時代,吳王想發兵攻打楚國,而且不准任何人對此事進諫。有個隨侍想勸阻他,卻又不敢,於是故意在早上拿著彈弓到庭院裡,讓露水沾溼他的衣服。如此連續三天,吳王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他便回答:「有隻蟬在樹上唱歌,不知螳螂在後面要抓牠。同樣的,螳螂...
若即若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要接近,又像要離開。形容態度不明確。[例]他對人總是若即若離,實在讓人對他捉摸不定。
不二法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不二,不是兩個極端;法門,修行入道的門徑。「不二法門」指觀察事物的道理,要離開相對的兩個極端的看法,才能得其實在,所以「不二法門」是指到達絕對真理的方法。語出《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第九》。後用「不二法門」比喻唯一的方法或途徑。
苦口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回答,反而把他打了一頓。臨濟連續問了三次,就被打三次。他覺得自己很笨,沒有辦法了解師父的意思,想要離開。首座和尚來找黃檗,希望黃檗能開示臨濟。臨濟來向黃檗告辭時,黃檗要他去見大愚和尚。臨濟見到大愚和尚,大愚和尚問他:「你從什麼地方來?」他說:「我從黃檗處來。」大愚和尚問:「黃檗對你有什麼教導?」臨濟說:「我三次問祖師西來意,三次都被打一頓,到現在還不知道錯在哪裡。」大愚和尚說:「你師父真愛徒心切,為了讓你能澈底解脫,才動手打了你三次。」臨濟終於徹悟了,於是告辭大愚,回來見黃檗。黃檗看到他就說:「你來來去去是在做什麼?」臨濟說:「我回來是因為師父像老婆婆般地愛徒心切。」黃檗說:「這話一定是大...
正中下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鄧九公本就嚷嚷了半天,聽了這話,正中下懷,忙說很好。」 2.語譯 正,恰好。指正好符合自己的想法。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不謀而合 相反詞 事與願違 5.例句 他的目的就是要離間大夥的感情,你們一吵,他正中下懷。
龍潭虎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潭,深水池。龍潭虎穴指龍潛伏的深淵,老虎藏身的洞穴。比喻凶險之地。《封神演義》第七一回:「二馬撥開,鎗斧併舉,大戰龍潭虎穴。」《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你父親因他不是個詩書禮之門,一面推辭,便要離了這龍潭虎穴。」也作「龍潭虎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