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2.58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親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稱帝王親自率師出征。《三國志.卷一四.魏書.劉曄傳》:「陛下親征,權恐佈,必舉國而應。」《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吾當自提重兵,親征劉備,兼討呂布!」
御駕親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親自率兵出征。《薛仁貴征遼事略》:「拜英國公李世勣為元帥,敬德作先鋒,起軍三十萬,御駕親征。」《三國演義》第八一回:「卻說先主每日自下教場操演軍馬,剋日興師,御駕親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母。如:「父親」、「母親」、「雙親」、「慈親」。
具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關係的。如:「親人」、「親兄弟」、「親朋好友」、「姻親」。
自己的。如:「親口」、「親自」、「親手」、「親眼看到」。
接近。如:「親近」、「親信」、「親和力」。
愛。如:「親愛」、「相親相愛」。
指婚姻之事。如:「成親」、「結親」、「提親」、「求親」。
指新娘。如:「娶親」、「迎親」。
接吻,或用面部接觸。如:「親嘴」、「親吻」。
夫妻雙方的家屬稱呼對方的父母。如:「親家公」、「親家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攻打、討伐。如:「征伐」、「征服」、「出征」、「南征北討」。
遠行。如:「征帆」、「征途」。
孑然一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陸張駱吾朱傳.陸瑁》嘉禾元年,公車徵瑁,拜議郎、選曹尚書。孫權忿公孫淵之巧詐反覆,欲親征之,瑁上疏諫曰:「臣聞聖王之御遠夷,羈縻而已,不常保有,故古者制地,謂之荒服,言慌惚無常,不可保也。今淵東夷小醜,屏在海隅,雖託人面,與禽獸無異。……且沓渚去淵,道里尚遠,今到其岸,兵勢三分,使彊者進取,次當守船,又次運糧,行人雖多,難得悉用;加以單步負糧,經遠深入,賊地多馬,邀截無常。若淵1>狙詐2>,與北未絕,動眾之日,脣齒相濟3>。若實孑然4>無所憑賴,其畏怖遠迸5>,或難卒滅。使天誅稽於朔野,山虜承間而起,恐非萬安之長慮也。」權未許。瑁重上疏曰:「……今凶桀未殄,疆埸猶警,...
孤注一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孤注一擲」原是一種賭博的行為。賭徒輸錢後,將身上所剩的財物通通拿出來,賭最後一把的輸贏,就叫作「孤注一擲」。文獻上,「孤注」一語可以在宋代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六記載的一段話中看到。這段記載提到了宋真宗時,因為契丹人入侵,宰相寇準建議真宗御駕親征。雙方會戰於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ㄔㄢˊ)淵,宋戰勝遼國,並於澶淵定盟和解。真宗為此事更加器重寇準,卻引起大臣王欽若的嫉妒。王欽若有一次趁機向真宗說:「澶淵一戰,寇準是拿皇上當作孤注,和契丹人賭最後一把。萬一賭輸了,皇上豈不是就危險了?」這裡就用了「孤注」。至於「一擲」,出現得更早。在《晉書.卷八五.何無忌列傳》中,提到何無忌聯合劉裕等人,起兵征伐桓...
欲速不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史.卷二四九.魏仁浦列傳》:「仁浦奉觴上壽,帝密謂之曰:『朕欲親征太原,如何?』仁浦曰:『欲速不達,惟陛下慎之。』」
泰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排山壓卵注音︰ㄆㄞˊ ㄕㄢ |ㄚ ㄌㄨㄢˇ漢語拼音︰pái shān yā luǎn釋義︰排,推。「排山壓卵」猶「泰山壓卵」。見「泰山壓卵」條。 01.《晉書.卷九六.列女列傳.杜有道妻嚴氏》:「何、鄧執權,必為玄害,亦由排山壓卵,以湯沃雪耳,奈何與之為親?」 02.唐.蘇頲〈諫鑾駕親征第二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以敢死之師,當疲老之寇,若排山壓卵,何必勞聖躬哉。」 參考詞語︰太山壓卵注音︰ㄊㄞˋ ㄕㄢ |ㄚ ㄌㄨㄢˇ漢語拼音︰tài shān yā luǎn釋義︰太山,即泰山。「太山壓卵」即「泰山壓卵」。見「泰山壓卵」條。 01.唐.陳子昂〈為建安王誓眾〉詞:「況皇帝義兵,...
勢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晉書.卷六七.郗鑒列傳》載,永嘉之亂後,晉室南遷,定都建康。但天下仍是紛亂的局面,各地都有賊寇造反,甚至想要取帝位而代之。當時王含、錢鳳進逼京師,朝廷百官莫不憂心忡忡。大部分的人都認為,王含、錢鳳軍力雖多,京師地小兵弱,難以久守,應乘敵人軍力尚未集結前,由皇帝率軍親征。郗鑒卻獨排眾議,認為:「王含、錢鳳人多勢眾,且來勢洶洶,朝中軍力無法阻擋,只可以智取,不可以力敵。而且王含軍紀不嚴明,所到之處極盡搜刮,早已失去民心,只要能善用情勢,必能克敵致勝。所以只要我方堅固自守,必有更多的忠義之士加入剿滅賊寇的陣容,讓晉軍更有勝算。如果今日與對方硬拚,我軍力弱而敵方強,若是遭對方擊敗,就算有伍員之類的...
露才揚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炫耀才能,故意表現自己。漢.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宋.陸游〈跋陳魯公所草親征詔〉:「公之謙厚不伐,與露才揚己者,相去何啻千萬哉!」也作「衒材揚己」、「揚己露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