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親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戚朋友。《初刻拍案驚奇》卷五:「合巹之夕,凡屬兩姓親朋,無有不來的。」《紅樓夢》第一三回:「少時,三人下轎,賈政等忙接上大廳。如此親朋你來我去,也不能勝數。」也作「親友」。
親朋好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所有的親戚、朋友。如:「本店開張之日,希望各位親朋好友都能光臨指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友人。如:「親朋好友」、「朋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稱和自己有血緣或因婚姻而建立親戚關係的人。如:「近親」、「姻親」。唐.杜甫〈送遠〉詩:「親朋盡一哭,鞍馬去孤城。」
不求甚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領神會的地方,便會高興得忘了吃飯。又說五柳先生喜歡喝酒,但因為家裡貧窮,沒辦法常買酒喝,於是鄰居或親朋好友常常買酒招待他,他也不矯揉造作,總是喝到酩酊大醉才回家。雖然家裡貧窮,他總能自得其樂,常常寫文章來表明自己的志向,不把人世間的名利得失放在心上。除了此篇文章外,陶潛著名的作品尚有〈歸園田居〉、〈桃花源記〉、〈歸去來辭〉等,每一篇文章都說明他熱愛田園生活和不願與當時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感情。後來陶潛描述自己讀書態度的「不求甚解」,被視為一句成語,用來指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亦轉用來形容學習或工作的態度不認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兄弟鬩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法苑珠林》卷八○:「靡有捨心而喪軀命,但為貪生常憂不活。遂使妻兒角目,兄弟鬩牆。眷屬乖離,親朋隔絕。良由慳因慳緣慳法慳業,乖菩薩之心。」
知己知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澈底地了解自己以及對手的實力。出現「知己知彼」的書證如元.劉敏中〈念奴嬌.烏飛兔走〉詞:「美景良辰,親朋密友,有酒何妨醉。高歌一曲,二三知己知彼。」此處是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誼深切的意思。演變到後來,「知己知彼」的使用範圍已經從軍事擴充到其他方面,如外交、商場上的競爭等,能夠「知己知彼」,才能在重要的關鍵做出正確的決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情、老朋友。如:「念舊」、「懷舊」、「親朋故舊」。《三國志.卷三八.蜀書.許靖傳》:「吳郡都尉許貢、會稽太守王朗素與靖有舊,故往保焉。」
約法三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劉克莊〈沁園春.老子衰頹〉詞:「老子衰頹,晚與親朋,約法三章。有談除目者,勒回車馬,談時事者,麾出門牆。」
餽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贈送。如:「他買了一些禮物餽贈親朋好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