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2.8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覬覦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分的意念或企圖。《東周列國志》第八回:「君多內寵,公子突、公子儀、公子亹三人,皆有覬覦之志。」也作「覬覦之心」。
覬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望得到不該擁有的東西。《左傳.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宜絕橫拜,以塞覬覦之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意、意向、抱負。如:「志向」、「立志」、「志願」、「志同道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企求、冀求。如:「覬覦」。《後漢書.卷五五.章帝八王傳.河間孝王開傳》:「云與中大夫趙王謀圖不軌,闚覦神器。」《陳書.卷三一.蕭摩訶傳》:「會隋總管賀若弼鎮廣陵,窺覦江左,後主委摩訶備禦之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覬倖」、「覬覦」等條。
覬覦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分的意念或企圖。《金瓶梅》第一七回:「這蔣竹山從與婦人看病之時,懷覬覦之心,已非一日。」《隋唐演義》第九三回:「可知那聲色犬馬、奇技淫物,適足以起大盜覬覦之心。」也作「覬覦之志」。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