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376.597 ms
共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硬骨魚綱角魚科。體呈圓長形,頭大而硬,體前部平扁,後部側扁,自頭而尾漸尖小。為太平洋海域的底棲魚類,臺灣亦產。
|
綠鰭魚(黑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elidonichthys kumu (Cuvier, 1829)
頭形方正,頭部背面與兩側均被骨板,鰓蓋骨及前鰓蓋骨各具2短棘;吻部突出,呈鈍圓狀,其上有小棘;口大,前位,頰部無鬚;兩背鰭之基底下側各有一列棘骨板;胸鰭有3根指狀游離鰭條;側線上無盾狀棘鱗。體被圓鱗,鱗小而細,或多或少深植皮內。魚體為暗紅褐色,腹部白色,頭部有藍褐色之網紋,胸鰭底色為藍綠色,表面有一大型墨綠色斑塊,周圍散有灰色斑點。胸鰭綠色部分奪目,所以有綠鰭魚之稱。體長可達40公分,屬於大型角魚類。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南北沿海、台灣、澳洲、紐西蘭。
棲息於水深20~40公尺的泥沙底質海域,底棲性魚類,用胸鰭之觸角狀游離鰭條爬行尋覓食物,肉食性,以軟體動物、蝦類及小型魚類為食。
大型個體可以食用,但肉味不美,經濟價值不高,常為拖網漁船捕獲,數量頗多;胸鰭色彩豔麗,也有人當作觀賞魚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角魚科(魴鮄科)(Family Triglidae)
|
斑臂紅娘魚(臂斑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idotrigla punetipectoralis (Fowler, 1938)
頭形高且寬,近似長方型,頭部背面及兩側被骨板,頭頂後緣有一條橫溝。吻突出呈三角形,吻端尖長,有2支大形之角狀棘。鰓蓋棘、肩胛棘及眶前、後棘均堅硬銳利。胸鰭之游離鰭條為3根,其長度可達腹鰭後端。胸部無鱗,除腹部被圓鱗外,其餘各部分均被櫛鱗,鱗片易脫落。體為紅色,胸鰭灰籃色,內側有黑色大圓斑,其上散有白色小斑點非常醒目。依據此特徵稱其為臂斑角魚。
日本,中國東海及南海,台灣沿海。
棲息於沿海之泥沙底質海域,底棲肉食性,幼魚食浮游橈足類,成魚以小型底棲動物為食。
體型大者可食用,小型之個體則作為下雜魚,打碎後供作養殖鱉類的飼料,偶為拖網漁船所獲,是少見的種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角魚科(魴鮄科)(Family Triglidae)
|
尖棘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terygotrigla hemistica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體紡綞狀;軀幹厚實,頭部大呈菱型,吻部無鼻棘,吻突之內緣平滑,外緣粗糙,為一大形、尖銳且些微向外延伸的角狀棘,故被稱為「尖棘」角魚,或「大棘」角魴鮄。僅在第一背鰭基底兩側有棘狀突起或骨板,第二背鰭基底兩側可能有極微小之棘。鰓蓋骨棘長且大,肩胛棘,後頸棘與頭頂棘則較短。體鱗片很小,除頸部及胸部無鱗外,餘皆被圓鱗。體紅色;背部、頭部及第二背鰭下方皆具暗色斑點;背鰭第4~6硬棘間有一黑斑塊;胸鰭內側有一相當大的斑塊。
由日本南方海域至印度洋之間均有分布,包括中國南海及台灣。
底棲性魚類,小型個體棲習於淺海泥砂底質海域,大型個體則常在400~500公尺的深海區被發現,垂直分布頗廣,約為138~500公尺之間。一般皆緩緩於水底游動,並利用胸鰭下方游離的指狀鰭條搜索捕食,主要以多毛類、端腳類等底棲無脊椎生物為食。
數量多,最常見的種類,常為底拖網漁船或深海一支釣捕獲,軀幹部位厚實,肉質可口,但經濟價值不高,常見港邊漁市場販售,一般皆以煮湯食之,唯魚體僅中小型,故大半皆以下雜魚處理。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角魚科(魴鮄科)(Family Triglidae)
|
長吻角魚(大喙擬鰭魴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terygotrigla macrorhynchus (Kamohara, 1936)
頭部低窄而狹長,從背面觀呈長方型,吻端2根骨質突起,吻突尖銳強硬,其長度甚長,比眼徑長兩倍以上,故稱「長吻」擬角魚。肩胛棘大而堅硬,鰓蓋骨棘則短小。背鰭2個,第一背鰭基底的兩側各有1列棘骨板,胸鰭有3條長度相等的腳爪狀游離鰭條,游離鰭條部分甚長可達第二背鰭基底中央。體被圓鱗,但胸部、頸部及第一背鰭基底下方無鱗。體為淡紅色,胸鰭黃褐色,有4條深色粗橫帶,第一背鰭邊緣有黑色斑紋,中小型肉食角類,體長可達15公分。
日本、台灣西南部海域。
生活於近海之泥砂質底部,底棲習性,以其粗長的游離胸鰭條在沙地上爬行尋覓食物,以小型底棲動物為主食,偶為底拖網漁船所拖獲。
極為罕見的種類,無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角魚科(魴鮄科)(Family Triglidae)
|
松原氏隆背八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ercis matsuii (Matsubara, 1936)
體延長,後部漸細。口小,端位;上下頜約略等長。吻圓。不具有鬚。眼眶背緣凸出體表。鰓蓋膜與喉峽部分離。除吻部外,全身被滿骨板,骨板上又具一瘤狀突起,其中以胸腹區域的瘤狀突起最為突出。體呈灰褐色;頭部具不規則的小白斑;體側則具有雲狀之不規則斑紋。各鰭各散布不規則的暗色斑點;第二背鰭、臀鰭及尾鰭另具黑緣,最大體長達15公分。
南日本至北台灣的太平洋沿岸。
冷、暖水域小型魚類。一般皆棲息於泥沙交錯的海床地,深度可由200~500公尺之間。以浮游性動物為食。
不具食用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杜父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八角魚科(Family Agonidae),Poachers
杜父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
深海鱗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突具1-2個大棘和一些小內棘,內側棘較外側棘為小。上頜末緣不及瞳孔前緣下方;上下頜及鋤骨常具絨毛狀的牙齒,腭骨則無。前鰓蓋的背緣脊不明顯,後頭部的凹槽也很淺。有眶前骨棘;兩個小的眶前棘;眶後棘、肩胛棘、後頸棘及鰓蓋棘皆非常強硬。兩背鰭基底兩側各具一列有棘盾板。體鱗片易脫落,胸部無鱗,腹部被圓鱗,其餘各部被大型櫛鱗。第一背鰭第II硬棘稍長於第III硬棘,向後倒伏不延伸超越過背鰭硬棘嵌入處;胸鰭長度適中,延伸至第5軟條基底的下方且長於腹鰭,第一游離軟條則短於腹鰭。體紅褐色。新鮮時,胸鰭內側除了4個下部軟條透明外,皆為橄欖綠色(死後暗色),帶有紅黑色的邊緣。
|
大頭黑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頰部具強稜。吻突較圓短, 其上有小棘。 後頸棘、鰓蓋棘、以及肩胛棘均較眼徑為短。背鰭基底兩側有小棘盾板。鱗小、圓鱗;頭部、胸部及腹部前方均無鱗,側線鱗孔數65。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胸鰭長,僅延伸至第二背鰭基底後部的下方,游離鰭亦長,最長者可達臀鰭前部。背側面紅色,腹部白色;胸鰭內面暗橄欖綠。
|
臂斑鱗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突有一對角狀的大棘,內側則具有鋸齒狀的細棘,吻突末端的距離約為眼眶間的1.5倍。上頜末緣延伸不及眼前緣下方;上下頜及鋤骨常具絨毛狀的牙齒,腭骨則無。兩背鰭基底兩側各具一列有棘盾板。後頸部的凹槽深陷。眶前骨棘強硬且銳利,向上;肩胛棘、鰓蓋棘、後頸棘、眶後棘和前鰓蓋背緣皆非常強硬。體鱗片易脫落,胸部無鱗,腹部被圓鱗,除此各部被櫛鱗。第一背鰭第II硬棘較第I及第III硬棘為長,但不延伸至第二背鰭的基底。胸鰭長度適中。延長至第4-6軟條基底的下方,較腹鰭為長;胸鰭的第一游離軟條幾等長於腹鰭。身體為紅色,胸鰭內側黑色並散佈白色的小點,下部有灰藍的斑塊。
|
尖鰭鱗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突棘弱。上頜末緣延伸不及眼前緣下方;上下頜及鋤骨常具絨毛狀的牙齒,腭骨則無。兩背鰭基底兩側各具一列有棘盾板。體鱗片易脫落,胸部無鱗,腹部被圓鱗,其餘各部被大型櫛鱗。第一背鰭第II硬棘稍長於第III硬棘,向後倒伏不延伸超越過背鰭硬棘嵌入處;胸鰭長度適中,延伸至第6-9軟條基底的下方,第一游離軟條短於腹鰭。體紅褐色。新鮮時,胸鰭內側除了下部軟條外,皆為暗色。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