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3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脫困縛。《文選.揚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縛而成,或釋褐而傅。」《儒林外史》第八回:「寧王見了,慌走下來,親手替他解了縛,叫取衣裳穿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看法。如:「見解」。
答案。如:「解答」、「不得其解」。
明白。如:「了解」、「理解」、「費解」、「諒解」。
鬆脫、免除。如:「解開」、「解脫」、「解除」、「解渴」。
分割、剖分。如:「分解」、「解剖」、「瓦解」、「難分難解」。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析」、「解釋」、「辯解」、「解說」。
使對立的情況不再持續緊張。如:「排解」、「勸解」、「調解」。
排出大小便。如:「小解」、「解手」。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
解元:古代科舉鄉試第一名。
解縣:大陸地區山西省內的一縣。姚渠河斜貫其間。有同浦鐵路通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繩索綑綁。如:「手無縛雞之力」。
拘束、約束。如:「束縛」、「作繭自縛」。
釋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制,新進士必在太學行釋褐禮,脫去布衣而換穿官服。後用來比喻做官或進士的及第授官。《文選.揚雄.解嘲》:「夫上世之士,或解縛而相,或釋褐而傅。」宋.王禹偁〈成武縣作〉詩:「釋褐來成武,初官且自強。」
面縛輿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手反綁,車載空棺。表示投降並自請受刑。《三國志.卷二八.魏書.鄧艾傳》:「艾至成都,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三國演義》第一一八回:「後主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出北門十里而降。」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