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7.36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解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試為唐、宋科舉之第一道考試;凡欲應科舉者須先於本籍州郡參加初試,及格者,始由州郡解送禮部,參加省試。明、清時,解試則改稱鄉試(參見「鄉試」)。
  唐制,據〔新唐書‧選舉志〕,每歲仲冬不由館、學舉選至尚書省者,皆懷牒自列于州、縣,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僚屬,設賓主,陳俎豆,備管絃,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此耆老敘長少。然後,解送至尚書省,候吏部試(後改禮部試)。
  宋沿唐制,據〔宋史‧選舉志〕,貢士皆於秋應解試,由縣令、佐察行義保任之,上于州,州之長貳,復審察得失,然後上本道考試官類試。已保任而有缺行,則州縣皆坐罪。若省試而文理紕漏,坐原考官。解試合格者,貢入禮部應明年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看法。如:「見解」。
答案。如:「解答」、「不得其解」。
明白。如:「了解」、「理解」、「費解」、「諒解」。
鬆脫、免除。如:「解開」、「解脫」、「解除」、「解渴」。
分割、剖分。如:「分解」、「解剖」、「瓦解」、「難分難解」。
陳述、說明。如:「講解」、「解析」、「解釋」、「辯解」、「解說」。
使對立的情況不再持續緊張。如:「排解」、「勸解」、「調解」。
排出大小便。如:「小解」、「解手」。
押送、發遣。如:「押解罪犯」、「蘇三起解」。
解元:古代科舉鄉試第一名。
解縣:大陸地區山西省內的一縣。姚渠河斜貫其間。有同浦鐵路通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備的,帶實驗性質的。如:「試用」、「試穿」、「試飛」、「嘗試」。
測驗。如:「口試」、「筆試」、「考試」、「試卷」。
試題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試題分析(Item analysis)目錄1 前言2 定義3 功能4 步驟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前言信度與效度是測驗的兩項最重要特徵,而這兩項特徵須視事題品質的優劣而定,而試題的品質可透過試題分析而提高。因此,了解試題分析的方法有助於提高教師自編測驗的品質,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對以出版測驗的評鑑。試題分析可根據試題的形式與內容做品質分析,也可根據試題的統計特性做數量的分析。(註1) 定義試題分析,指的事一透結構鬆散、用於計算測驗內每到題目的統計方法。(註2) 功能(一)提供回饋給學生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試題的主要原因為:1....
化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化學或物理方法將物質分解試驗,以分析物質的成分和性質。如:「法官將嫌犯的尿液送往化驗,以測試嫌犯是否吸食毒品。」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