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言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教。指聖賢經傳中的言語。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五八:「豈與蓬戶士,彈琴誦言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決心或約定的言語。如:「立誓」、「宣誓」、「誓詞」、「誓言」、「信誓旦旦」。
以言語表明決心。如:「誓不兩立」、「誓不甘休」、「誓死不屈」。
訓示告誡。如:「誓師」。
嗤之以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繡球.第七回》那書上講:北美國有個農家女,名叫美利萊恩,他自言誓志以教育為世界建國,苟妾有千百之生命,願盡為教育界之犧牲;苟妾得無量數之財產,願盡為教育界之資本。其初在鄉自立一學校,說於鄉,鄉人笑之;說於市,市人非之;請於巨紳貴族,更嗤之以鼻。而其從事於學,奔波於教育,至三十餘歲猶不嫁人。
把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互相握住手臂,表示親密或信任。《後漢書.卷七五.呂布傳》:「相待甚厚,臨別把臂言誓。」《文選.劉竣.廣絕交論》:「自昔把臂之英、金蘭之友、曾無羊舌下泣之仁,寧慕郈成分宅之德。」
忍恥偷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羞辱,苟且求生。《西遊記》第九回:「痛夫已被賊人所殺,豈可靦顏從賊?止因遺腹在身,只得忍恥偷生。」《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忍恥偷生為父仇,誰知姦計覓風流。勸人莫設虛言誓,湛湛青天在上頭。」也作「忍垢偷生」、「忍辱偷生」。
蓬戶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士。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五八:「豈與蓬戶士,彈琴誦言誓?」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