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彎曲。同「屈」。《荀子.勸學》:「若挈裘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2.屈服、折服。《戰國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萬乘,敵國,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3.吐詞艱澀、言語鈍拙。通「訥」。《史記.卷一○三.萬石張叔傳.太史公曰》「仲尼有言:『君子欲訥於言』」句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訥』字多作『』,音同耳。古字假借。」
1.冤屈。《呂氏春秋.貴直論.壅塞》:「宋王因怒而殺之。」
2.反而。《戰國策.秦策四》:「一舉眾而注地於楚,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
姓。如漢代有強。
貶低。同「黜」。《戰國策.韓策三》:「彼公仲者,秦勢能之。」
寸伸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折一寸可伸長一尺。形容不計較小的損失,以求得較大的利益。《淮南子.氾論》:「寸而伸尺,聖人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也作「寸信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改變原意。《戰國策.燕策一》:「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
2.屈指計算。《漢書.卷七十.陳湯傳》:「指計其日,曰:『不出五日,當有吉語聞。』」
寸信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折一寸可伸長一尺。形容不計較小的損失,以求得較大的利益。周.尸佼《尸子.卷下》:「孔子曰:『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為之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銳精細巧,必疏體統。故宜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尋。」也作「寸伸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意忘形而失去操守。《禮記.儒行》:「儒有不隕穫於貧賤,不充於富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屈、謙抑。《管子.五輔》:「整齊撙,以辟刑僇。」
色厲內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勳吏二千石,幸得奉使,不遵禮儀,輕謾宰相,賤易上卿,而又節失度,邪諂無常,色厲內荏。」
不屈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石的瑕疵。適,通「瓋」,玉斑。瓋,音ㄓㄜˊ。〔參考資料〕 《漢書.卷一○○.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不,遘閔既多,是用廢黜。武陽殷勤,輔導副君,既忠且謀,饗茲舊勳。高武守正,因用濟身。述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提綱挈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1>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2>也。若挈裘領3>,4>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注解〕 (1) 原:推究根源。 (2) 經緯蹊徑:縱橫的徑路。 (3) 挈領:提起皮衣的領子。挈,音ㄑ|ㄝˋ,提起。 (4) :音ㄑㄩ,彎曲。同「屈」。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劉歆的。」 六種構造條例解說 像形許慎《說文解字.序》曰:「二曰像形。像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日、月是也。」徐富昌譯文:「第二叫像形,像形的含義是:用畫畫的辦法畫出那個物體,筆畫的波勢曲折同自然物的態勢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屬此例。」文字起源之一為圖畫,文字創始之初,有圖畫文字的過渡,也就是。像形是圖畫文字的遺留與發展,也就是把符號所代語素意義或詞語意義所指涉的事物的視覺化形狀描畫出來的構形方法。視覺化圖形(肖像性 iconity),是像形的特徵。《說文解字》:「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從囗一。像形。」「月,闕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