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詩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稱唐代詩人杜甫。《新唐書.卷二○一.杜甫傳》:「甫善陳時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
2.反映時代,記敘史實的詩篇。《宋詩鈔.卷一○五.水雲詩鈔序》:「詩多紀國亡北徙事,與文丞相獄中倡和作,周詳惻愴,人謂之詩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可以吟詠、朗誦的文體。傳統詩多須講究格律。如:「古詩」、「現代詩」。
詩經的簡稱。如:「詩、書、易、禮、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的時事、事蹟。如:「歷史」、「通史」、「正史」、「近代史」。
記載過往事蹟的書籍。如:「史記」、「元史」、「清史稿」、「二十五史」。
古代掌管文書和記事等的官吏。如:「史官」、「太史」。
一種中文傳統圖書的分類名稱,主要收錄歷史、地理、政書等著作。如:「史部」、「經、史、子、集」。
姓。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有「詩聖」之稱。其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 (3) 蚍蜉:音ㄆ|ˊㄈㄨˊ,一種大蟻。 (4) 不自量:指不知衡量自己的力量。〔參考資料〕 唐.拾得〈詩〉(據《全唐詩.卷八○七.拾得》引)我見頑鈍人,燈心柱須彌。蟻子齧大樹,焉知氣力微。學咬兩莖菜,言與祖師齊。火急求懺悔,從今輒莫迷。
一氣呵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姜紹書《無聲詩史.卷四.趙左》:「章法不用意搆思,一味填塞,是補衲也,焉能出人意表哉!所貴乎取勢布景者,合而觀之,若一氣呵成;徐玩之,又神理湊合,乃為高手。」
詩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維等考證,本章實際上即《宋頌》,是春秋時代的作品,產生於宋國首都河南商丘地帶。陸侃如、馮沅君所著《詩史》說《商頌》“一仿《周頌》,一仿《二雅》”。 301-305 賦、比、興 “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朱熹《詩集傳》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是指“鋪陳直敘”,是直陳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直述法),一般多見於《頌》和《大雅》。“比”是指“託物擬況”,是打個比方,用一件事物比喻另一件事物(比喻法),如《鄘風‧相鼠》﹑《魏風‧碩鼠》用...
蓋棺論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在政治上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此詩是杜甫勸勉友人應該出來為世人作事。杜甫舉枯桐可以製樂器,淺水可以藏蛟龍為例,說明人不應處於深山窮谷之中自我埋沒。杜甫認為,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友人年力未衰,豈可隱遁山林?應該再出來為世人做事。後來「蓋棺論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人一生的是非功過,要到死後才能論定。現在亦用來比喻事情最後已有結論。如:「即使已經蓋棺論定,如有新事證,歷史也有重新翻案的可能。」
杜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有「詩聖」之稱。唐代詩人。祖籍湖北襄陽,出生於河南鞏縣。官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故也稱為「杜工部」。甫博極群書,善為詩歌。在政治上始終不得志,中年後過著坎坷流離的生活,他的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著有《杜工部集》。也稱為「杜陵布衣」、「老杜」。
楚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召見誦讀。”楚辭打破了《詩經》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對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開啟了中國詩史上的第二個春天。楚辭采取三言至八言參差不齊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據需要而任意擴充,這樣的特點,容納而且催生了更精彩細膩的藝術技巧,諸如比喻、像徵、托物起興等表達手法,都得到更大的發展。形式上的活潑多樣使楚辭更適宜於抒寫復雜的社會生活和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楚國踞南,蠻夷之國;文化來源,與周同受殷商影響。楚莊王時,楚國勢力急張,以北進取;南北文化,水乳交融,中原高度的思想文化大大地為楚國吸收。到了戰國時代,南北文化之滙更顯...
辭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前述諸端,各執一源,雖內涵辭賦發生之“多無”機制,但偏於靜態思維之絕對化理解,將視點置放於先秦詩史之動態發展,方能綜會諸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