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調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位變動,擔任另一項工作。《官話指南.卷二.官商吐屬》:「因為我們那位舊居停,去年調任雲南了。打算要邀我一同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信。如:「信任」。
給與職務。如:「任用」、「任命」。
職務、職位。如:「到任」、「重任」、「卸任」。
擔當、承受。如:「擔任」、「任課」、「任勞任怨」。
聽憑。如:「任意」、「任性」、「任其自然」。
量詞。用於計算擔任某種職務或具有某種身分期間的單位。如:「他連續當選三任會長。」
姓。
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合、配合。如:「調合」、「調味」、「調色」、「調配」。
使和解。如:「調解」、「調停」、「協調」。
嘲笑、戲弄、挑逗。如:「調戲」、「調笑」、「調弄」、「調情」。
和暢、正常。如:「風調雨順」、「飲食失調」。
訓練、指導。如:「調教」。
調皮:頑皮。如:「調皮的孩子通常都很聰明。」
更動。如:「調差」、「調動」、「調職」、「轉調」、「對調」。
提取。如:「借調」、「抽調」、「調卷宗」、「調病歷」。
言詞、意見。如:「老調」、「論調」、「陳腔濫調」。
樂律、韻律。如:「曲調」、「聲調」、「調子」。
說話、讀書或朗誦的腔調。如:「南腔北調」、「鄉音鄉調」。
風格才情或思想情感。如:「格調」、「情調」。
派遣、安排。如:「調度」、「調兵遣將」。
調查:了解、查看各方面的實際情形。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潁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張應用鼓勵的方式激勵將士保衛疆土,他說:「對...
踟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徘徊不前的樣子。[例]對於公司的調任,他踟躕不前,不知是否該答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官吏降職調任。如:「謫仕」、「貶謫」。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台北市立木柵高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專業教學,三年級時分組實施專精教學。民國77年8月首任校長詹出錐先生退休,原南港高工校長楊啟棟先生調任本校校長。以職業教育工業化,教學正常化,行政效率化為本校行政目標。78學年度起停止機械類『職業群集課程』實驗,依部頒課程標準實施教學。民國79學年度增設模具、機械製圖、冷凍空調等三科。80學年度增設電子科。85年3月31日楊校長啟棟榮退,由教務處蔡主任文雄代理校長職務。85年8月1日大安高工楊校長金聲接任本校校長。91年1月31日楊校長金聲榮退,由教務處楊主任萬和代理校長職務。91年8月1日楊萬和校長接任本校校長。以人...
柳宗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為編訂)。生平(早期)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柳宗元生出生於京城長安。建中四年(783年),柳鎮調任閿鄉(今河南省靈寶市)縣令,柳宗元隨父來到河南。784年,柳宗元又隨父親來到湖北夏口(今武昌西)。785年,柳宗元又隨父親來到長沙,13歲的柳宗元與禮部、兵部郎中楊憑之女訂婚。792年,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793年,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親柳鎮去世,柳宗元在家守喪。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同年,與楊憑的女兒結婚。798年,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
國立土庫商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 月附設進修學校停招商用資訊科,改於日校招收商用資訊科 1 班。民國 98 年 8 月蔡瓊玉校長調任家齊女中,何景標先生接掌第 6 任校長。 交通資訊自行開車 行駛三號國道中二高者,於古坑系統交流道(269公里處)往西轉接行駛7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行駛一號國道中山高者,於雲林系統交流道(243公里處)往西轉接行駛7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行駛7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西行方向者,於虎尾交流道(25公里處)往南轉接行駛145號縣道約1.4公里,右轉行駛145號縣道與158甲號縣道之共線路段(建國路)約1公里,於共線終點左轉行駛1...
白居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司馬。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為「詩魔」。他生活在官宦擅權、藩鎮割據、民不聊生的中唐時期;家庭政治地位屬中下層。因西河兵亂,十一二歲則避亂江南,漂泊於蘇、杭、越中一帶。青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