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528 ms
共 1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理、義理。如:「妙諦」、「真諦」。
仔細、詳細。如:「諦視」、「凝神諦聽」。《三國志.卷一六.杜畿傳》:「民嘗辭訟,有相告者,畿親見為陳大義,遣令歸諦思之,若意有所不盡,更來詣府。」
詳審、細察。《關尹子.九藥》:「諦毫末者不見天地之大,審小音者不聞雷霆之聲。」《新唐書.卷一○六.劉祥道傳》:「日薄事叢,有司不及研諦。」
|
真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真實的意義。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三六齣:「想浮生矇昧,誰辨雄雌,問前生,難解紅蓮真諦。」
3.佛教用語。二諦之一。意為最究竟的真實。但佛教四派對此有不同的定義:一、毗婆沙宗說,事物雖已破滅或經理智分析後,心識依舊認為它是存在的,是為真諦;二、經部說,不待概念的賦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經得起理智觀察的事物,是為真諦;三、唯識宗說,觀察實質的智慧所能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四、中觀宗說,在經驗世界中主客二元對立的狀態已經不存在,在這狀況下,直接現量所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也就是空性。《阿毗達磨俱舍釋論》卷一六:「若破無彼智,由智除餘爾,俗諦如瓶水,異此名真諦。」也稱為「第一義諦」。
|
諦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仔細的聽。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當時戶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
諦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仔細察看。唐.韓愈〈落齒〉詩:「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唐.李朝威《柳毅傳》:「諦視之,則人間珍寶,畢盡於此。」
|
四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一。釋迦牟尼總括一切生死涅槃的因果及應取應捨之道,提出苦、集、滅、道四諦的教法。因這四項教法是真實、無錯亂,所以稱為「四諦」。苦諦謂生死輪迴是痛苦、不圓滿;集諦謂產生痛苦的原因;滅諦謂痛苦的息滅;道諦謂息滅痛苦的方法。四諦間的關係:苦諦是結果,集諦是原因,滅諦是結果,道諦是原因,苦、集應捨棄,滅、道應取應行。《中論》卷四:「以無四諦故,見苦與斷集,證滅及修道,如是事皆無。」也作「四聖諦」。
|
洗耳諦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心、恭敬的聆聽。《紅樓夢》第一回:「若蒙大開痴頑,備細一聞,弟子則洗耳諦聽,稍能警省,亦可免沉淪之苦。」
|
馬諦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諦斯(又譯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為野獸派的代表畫家,從一而終地貫徹野獸派的精神。目錄1 生平概述2 藝術風格3 重要作品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生平概述馬諦斯於西元1869年生於法國北部的糧商家庭,家境堪稱富裕,在巴黎攻讀法律之際,21歲的馬諦斯因盲腸炎而入院開刀,見臨床的病人時不時地提筆作畫,興起了成為畫家的念頭,與雙親經過一番爭執,最...
|
揭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間信仰神祇之一。《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揭諦何在?快與我擒青魚怪來,和白蛇現形,聽吾發落!」《西遊記》第一五回:「我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各各輪流值日聽候。」
|
圓融三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中國天台宗的重要觀念。三諦,指空諦、假諦、中諦。空諦是指現象沒有實體;假諦指現象只是幻有;中諦指現象是既非無也非有的方式存在。天台宗認為說空諦也就包含假諦和中諦;說中諦也就包含空諦和假諦。三諦互相融通。《止觀義例》卷上:「爾前雖觀圓融三諦,但是自行、觀行相似,約位仍在若俗若真。」
|
教廷的圖書館(梵諦岡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廷位於義大利羅馬城西北之梵諦岡,瀕臺伯河右岸,梵諦岡面積僅0.44平方公里,1991年人口1,000人。1929年2月11日,教皇與義大利政府訂立條約成為獨立區,教皇有政權,不受義大利政府之支配。
教廷圖書館即為羅馬教皇設立之梵諦岡圖書館(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其歷史可追溯至中世紀教皇之藏書庫。1295年教皇邦尼法八世(Pope Boniface VIII,1294-1303)時,該館藏有443部著作,但其中一部分於1345年後發生的教會分裂時散失。 著名的圖書收藏家教皇尼古拉五世(Pope Nicholas V)為梵...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