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3.44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謗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毀謗攻訐他人的書信。《戰國策.齊策二》:「魏文侯令樂羊將,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
2.司馬遷所作的《史記》。《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列傳》:「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三國演義》第九回:「昔孝武不殺司馬遷,後使作史,遂致謗書流於後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冊的著作。如:「書本」、「書籍」、「圖書」、「教科書」、「線裝書」、「百科全書」。
信。如:「家書」、「書信」。
文件。如:「證明書」、「申請書」。
寫。如:「書寫」、「振筆疾書」。
字體。如:「楷書」、「草書」、「行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以不實的言詞中傷別人,破壞其名譽。《說文解字.言部》:「謗,毀也。」清.段玉裁.注:「謗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過其實。」如:「毀謗」、「譏謗」。《國語.周語上》:「厲王虐,國人謗王。」三國吳.韋昭.注:「謗,誹也。」《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
2.詛咒。《左傳.昭公二十七年》:「楚郤宛之難,國言未已,進胙者莫不謗令尹。」晉.杜預.注:「謗,詛也。」
欲蓋彌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三.刑部.戊戌謗書.閨鑑圖說跋》:「人謂呂因敗露難容,乃上憂危一疏,號泣朝門,無乃欲蓋而彌彰。」
蔡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奈失人望乎?」王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後令吾徒並受謗議。」邕遂死獄中。  曾于《曹娥碑》背面題八字隱語「黃絹幼婦,外孫虀臼。」為楊脩所道破:「黃縜乃顏色之絲也。『色』傍加『絲』,是『絕』字。幼婦者,少女也。『女』傍『少』字,是『妙』字。外孫乃女之子也。『女』傍『子』字,是『好』字。虀臼乃五辛之器也。『受』傍『辛』字,是『辭』字。總而言之,是『絕妙好辭』四字。」參考資料:網路資料及維基百科。
眾怒難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眾的憤怒,個人難以抵擋。《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宋史.卷三○八.上官正傳》:「正婞直而失於謙和,每謗書至,朕雖力與明辯,然眾怒難犯,恐其不能自全。」
佞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譏諷史書或史家的稱呼。因其紀事中,帶有太多阿諛的文詞。《宋史.卷三四三.列傳.陸佃》:「庭堅曰:『如公言,蓋佞史也。』佃曰:『盡用君意,豈非謗書乎!』」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