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謹言     
瀏覽人次:540 收藏人次:0
謹慎小心的說話。如:「謹言慎行」。
謹言慎行     
瀏覽人次:13738 收藏人次:976194
語本《禮記.緇衣》:「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指言談小心,行事謹慎。如:「做人須謹言慎行,才能贏得大家的尊重。」
謹言彎貝介     
瀏覽人次:54 收藏人次:0
殼體爲平行四邊形,鼓脹,周緣突出,弧形。前緣向前下緣垂下,後緣向背側突出,腹緣爲釜底形,不平衡,前端大於後端。殼表生有分布不均的毛細孔。殼體近於長庖刀形,肥胖,鼓脹,無緣稜。腹、背兩緣突出,呈不均等的圓弧形。前緣由前背緣向前下緣伸出,呈偏弧形。後緣由後腹側向後背側揚起,形成一個半月形,扁平,低下的後尾板。殼表鼓脹,覆有毛細孔,周緣圍繞皺紋。
    
瀏覽人次:27031 收藏人次:6471550
1.慎重、小心。[例]恭謹、廉謹、謹言慎行
    
瀏覽人次:15260 收藏人次:2150578
說、講。如:「難言之隱」、「大言不慚」、「苦不堪言」。
話語、所說的話。如:「格言」、「良言」、「人言可畏」、「言外之意」。
字。如:「七言詩」、「五言絕句」。
學說、言論。如:「一家之言」、「立德、立功、立言」。
三緘其口     
瀏覽人次:37951 收藏人次:2802843
根據西漢劉向所寫的《說苑》中記載,孔子曾經前往周朝首都,參觀周王的祖廟。在祖廟右邊的臺階前,立了一個銅像,他的嘴被重重封住,背上刻了一段文字:「這是古時候說話最謹慎的人。要謹慎啊!謹慎啊!不要多話,話一多,失誤也必定多起來。」孔子就反身告誡弟子說:「這個銅像就是在告誡人們,平日謹言慎行,不要多話,就不會招來無妄的口舌之災。」另外在《孔子家語》和《太公金匱》也記錄了這件事。後來「三緘其口」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說話謹慎或不說話。
    
瀏覽人次:20682 收藏人次:7398607
1.小心。[例]謹慎、慎重、謹言慎行
覆水難收     
瀏覽人次:15051 收藏人次:1108659
比喻既定的事實很難再改變。[例]為人處事當謹言慎行,否則覆水難收,後悔莫及。
年高德劭     
瀏覽人次:12535 收藏人次:1087532
記載:「吾聞諸傳,老則戒之在得。年彌高而德彌邵者,是孔子之徒與?」意思是說:人到了老年,要警惕自己,謹言慎行,不可貪得無厭。能夠做到年紀越大且德行修養越受人敬重,便可說是孔子言論的信奉者了。後來「年高德劭」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年紀大而有德望。出現「年高德劭」的書證如明.張四維《雙烈記》第二齣:「終南山有一隱士,年高德劭,時望所尊,人皆稱為陳公。」
忌諱     
瀏覽人次:11848 收藏人次:1606950
基於禮俗、宗教或習慣等因素而形成特有的禁忌或避諱。[例]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要謹言慎行,不要觸犯當地人的忌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