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10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變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國風自〈邶風〉至〈豳風〉一百三十五篇,皆為周朝中衰後亂世所產生的作品,故稱為「變風」。相對於治世所產生的正風而言。
變風變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風、變雅皆為亂世的作品,世以為亂世之音。相對於正風、正雅代表的治世之音而言。語出《詩經.大序》:「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
變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舊風俗。《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嚮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智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也作「變風改俗」。
變風改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變舊風俗。漢.王符《潛夫論.三式》:「故凡欲變風改俗者,其行賞罰者也,必使足驚心破膽,民乃易視。」也作「變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空氣流動所產生的現象。如:「春風」、「北風」、「颱風」。
景象。如:「風光」、「風景」。
習氣、習俗。如:「校風」、「風氣」、「移風易俗」、「傷風敗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消息。如:「風聲」、「口風」、「通風報信」、「聞風而逃」。
傳聞的。如:「風聞」、「風評」、「風傳」。
氣韻、儀態。如:「作風」、「風度」、「風格」、「風韻」。
中醫上稱某些病症為「風」。如:「風溼」、「風寒」。
名譽。如:「家風」、「門風」。
借風力的吹拂使東西乾燥或潔淨。如:「風乾」、「風雞」、「晒乾風淨」。
詩經體裁之一。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吹。如:「春風風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改。如:「變化」、「改變」、「演變」、「千變萬化」、「一成不變」。
突發的事件。如:「兵變」、「九一八事變」。
臨機應付的方法。如:「機變」、「通權達變」。
變動的、變異的。如:「變數」、「變態」。
耳目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4>之舊風,軌制粲然5>,皆合規矩。高祖覽其所上,嗟美者久之,顧謂侍臣曰:「諸州刺史6>皆能如此,變風易俗7>,更有何難?」下詔褒美8>,班9>之天下,一如鑒所上。齊人愛詠,咸曰耳目更新。高祖崩後,和罷沙門歸俗,棄其妻子,納一寡婦曹氏為妻。曹氏年齒已長,攜男女五人隨鑒至歷城,干亂政事。和與曹及五子七處受納,鑒皆順其意,言無不從。於是獄以賄成,取受狼籍,齊人苦之,鑒治名大損。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 (2) 鑒:元鑒,字紹達,北魏宗室,鮮卑族,生卒年不詳。頗覽書傳,沉重少言,寬和好士。任齊州刺史時,采齊舊風,軌制合於規矩,帝下詔褒之。 (3) 高祖:拓跋宏...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朕甚嘉之。使四海億兆,皆當儀刑斯人,垂範將來,風移俗易,教美化行,唐虞三代,誠可追配。」 參考詞語︰變風易俗注音︰ㄅ|ㄢˋ ㄈㄥ |ˋ ㄙㄨˊ漢語拼音︰biàn fēng yì sú釋義︰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01.《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嚮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智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 02.《北史.卷二一.崔宏列傳》:「太祖用漠北淳朴之人,南入漢地,變風易俗,化洽四海,自與羲、農、舜、禹齊烈,臣豈能仰名?」 參考詞語︰變風改俗注音︰ㄅ|ㄢˋ ㄈㄥ ㄍㄞˇ ㄙㄨˊ漢語拼音︰biàn fēng gǎi ...
發乎情,止乎禮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儒家對詩歌創作的文學批評觀念。語出《詩經.大序》:「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後用以指男女交往應有的規律。如:「情侶約會最好能發乎情,止乎禮義,不要踰矩。」
不約而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一一二.平津侯主父列傳.主父偃》及至秦王,蠶食天下,并吞戰國,稱號曰皇帝,主海內之政,壞諸侯之城,銷其兵,鑄以為鍾虡,示不復用。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嚮使秦緩其刑罰,薄賦斂,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上篤厚,下智巧,變風易俗,化於海內,則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風而(脩)〔循〕其故俗,為智巧權利者進,篤厚忠信者退;法嚴政峻,諂諛者眾,日聞其美,意廣心軼。……行十餘年,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陳勝、吳廣舉陳,武臣、張耳舉趙,項梁舉吳,田儋舉齊,景駒舉郢,周市舉魏,韓廣舉燕,窮山通谷,豪士並起,不可勝載也,然皆非公侯之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