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4.33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豆萁之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骨肉相殘。參見「豆萁相煎」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詞:此、這、這個。用以代替人、事、物。如:「言之成理」、「取而代之」、「總而言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助詞:相當於「的」。如:「莫逆之交」、「緩兵之計」、「前車之鑑」、「在天之涯」、「三分之一」、「三口之家」。
往、到。如:「不知所之」、「吾欲之南海」、「先生將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方。如:「比喻」、「譬喻」。
了解、明白。如:「不言而喻」、「家喻戶曉」。
告訴、使明白。如:「告喻」、「曉喻」、「喻之以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草。似荻而細。《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上》:「𣝓弧萁服,實亡周國。」唐.顏師古.注:「服,盛箭者,即今之步叉也。萁,草,似荻而細,織之為服也。」
豆莖。《漢書.卷六六.楊敞傳》:「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木製盛食品的器皿。如:「馨香俎豆」。
穀類植物。種類繁多。葉一般由三小葉合成,花為蝶形,實皆結莢。如:「綠豆」、「紅豆」、「黃豆」。
豆蔻年華:比喻年輕少女,多指女子十三、四歲的時候。或作「荳蔻年華」。
豆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豆的莖部。《三國演義》第七九回:「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