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象聲     
瀏覽人次:313 收藏人次:0
六書之一。由音符與意符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聲。參見「形聲」條。
象聲     
瀏覽人次:442 收藏人次:0
摹仿事物或動作聲音的詞。也稱為「摹聲詞」。參見「擬聲詞」條。
    
瀏覽人次:12796 收藏人次:7731605
因物體撞擊或摩擦所產生,能引起聽覺的音波。如:「笑聲」、「聲音」、「雷聲」、「風聲」、「聲浪」。
音樂。如:「聲光」、「聲樂」。
名譽。如:「美聲」、「名聲」、「聲譽」、「聲名大作」。
發出聲音。如:「不聲不響」。
宣布、張揚。如:「聲討」、「聲明」、「聲稱」、「聲述」。
音調。如:「平聲」、「上聲」、「去聲」、「入聲」。
量詞。用於計算發聲次數的單位。如:「大叫一聲」、「三聲無奈」。
    
瀏覽人次:11875 收藏人次:3490074
2.摹擬、效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能有其國家。」《漢書.卷三○.藝文志》:「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狀聲詞     
瀏覽人次:8680 收藏人次:116974
摹仿事物或動物聲音所造成的詞。參見「擬聲詞」條。
形聲     
瀏覽人次:3927 收藏人次:188962
六書中的形聲字。由音符與意符組合而成,意符表形,音符表聲。如江、河二字,從水取義,以工、可分標其聲。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即指其以事類為主,再取其聲組合而成。也稱為「諧聲」、「象聲」。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