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4.75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象腳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流行於雲南傣、景頗等族的打擊樂器。鼓身木製,上蒙羊皮,上端較粗,下端略細,呈喇叭狀,因形如象腳,故稱為「象腳鼓」。大者高達一百六十公分,小者三十餘公分。演奏時將鼓斜掛肩上,雙手拍擊鼓面,邊舞邊擊。
象腳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傣族民間舞蹈。流傳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德宏、思茅、臨滄等各傣族聚居區。傣語叫《光里拉》、《光武杰》、《光拓》等,因形似象腳,現通稱《象腳鼓舞》。傣族每個村寨都有象腳鼓,而每個小伙子都會跳《象腳鼓舞》,三歲小孩就開始學跳,直至七、八十歲。相傳一千多年前,一位老人在河邊芒果樹下休息,風將芒果吹落水中,大的發出布的聲音,小的發出崩的聲音,回家後就模仿著做出了鼓來。又傳說一千多年前,當年領袖召麻粟杰數帶領四千人去來少猛尋找幸福,走到半路一個地方,有兩個老人對他們說:「不要去了,太遠了,我們三輩人都沒有去成」。他們就沒有去了,但那裡已可聽到來 少猛水果掉在水裡崩、崩之聲,大水打在石頭上棒、棒之聲,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打擊樂器。用獸皮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如:「定音鼓」、「京韻大鼓」、「擊鼓鳴冤」。
敲擊、拍擊。如:「鼓掌」、「鼓琴」。
激勵、使振作。如:「鼓勵」、「鼓舞士氣」。
振動。如:「鼓動」、「鼓翅」。
突出、漲起。如:「鼓著腮幫子」、「鼓著一肚子的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哺乳類動物。是陸地上現存最大的動物。產於印度、非洲等熱帶地區。力強,皮厚,毛少,耳大,鼻長圓筒狀,能伸捲自如,有一對長門牙自口伸出。
外觀、狀態。如:「形象」、「現象」、「氣象」、「星象」、「天象」。
意念針對的人或事物。如:「對象」。
仿效、摹擬。如:「象形文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的腿,支撐身體接觸地面的部分。如:「赤腳」、「跺腳」、「前腳」、「後腳」、「手腳靈活」。
像腳形的器物支架。如:「椅腳」、「桌腳」、「高腳杯」、「高腳椅」、「四腳桌」。
物體的基部、下部。如:「牆腳」、「山腳」。
正文下面附加注解或說明的文字。如:「注腳」。
量詞。用於計算用腳踢、踩等動作的單位。如:「連踢三腳」、「踩了一腳」。
腳本:指劇本。如:「這次表演的腳本,已經改了五次。」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