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穿越、溝通。如:「這條幹道貫通整個城市,帶動了經濟的成長與繁榮。」《清史稿.卷二六八.列傳.田六善》:「若賊東出則東應,賊西出則西應,疲我師徒,分我威力,固原圍解,賊氣貫通,此斷斷不可者也。」
2.全面透徹地領會、深切知曉。《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千條萬緒,貫通來只是一個道理。夫子所以說『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這王冕天性聰明,年紀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序》:「於是上自帝王傳心之奧,下至初學入德之門,融會貫通,無復餘蘊。」《清史稿.卷四八二.儒林傳三.陳立傳》:「南歸後,乃整齊排比,融會貫通,成公羊義疏七十六卷。」
豁然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事理前後貫串,全盤了解。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三折:「你兒在學數年,未明性理,若文章顯耀,一旦豁然貫通,你兒自此之後,朝夕勤學,母親且恕其過也。」《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把札文反復細看,看了十來遍,忽然豁然貫通,竟悟出一個道理來。」
混融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融會貫通」。見「融會貫通」條。01.宋.真德秀〈跋劉彌邵讀書小記〉:「蓋後世之學,言理或遺用,其病為空虛;言用或遺理,其弊為粗淺。不知理即用,用即理,非混融貫通,不足以語學之成。」
貫通融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融會貫通」。見「融會貫通」條。01.宋.袁燮〈象山先生文集序〉:「此心此理,貫通融會,美在其中,不勞外索。」貫通"> 
脈絡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條理分明。如:「寫文章首先講求主旨分明,脈絡貫通。」
首尾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後接連相通。宋.王觀國《學林.卷七.古賦題》:「左思作三都賦序曰:『余既思摹二京而賦三都。』蓋亦擬張衡二京而為三都賦……此賦首尾貫通,亦一賦也。」
不連續裂縫,不貫通裂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裂縫,並非百分之百貫穿,而含有裂開部分(crack part)與完整部分(intact part)者,如圖所示者,稱為一不連續裂縫或不貫通裂縫。
  圖中 AB 為裂縫之全長;AC為裂開部分;CB為完整部分。若 AC 延伸至 B,則 AC=AB,此一裂縫就成為一連續裂縫或貫通裂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穿通、通達。如:「貫穿」、「貫通」。《左傳.成公二年》:「矢貫余手及肘。」《論語.里仁》:「吾道一以貫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沒有堵塞,可以貫穿或穿透的。[例]流通、貫通、四通八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