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27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買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主管採買貨物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人姓翟,是諸暨縣一個頭役,又是買辦。」《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西洋人留他住下,請了個中國人來合他商量,要他做一名買辦,每月二百兩的薪水。」
3.輪船上從事裝載貨客業務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一回:「便叫請船主,請買辦,誰知都不在船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事、處理。如:「辦事」、「經辦」、「辦公」、「公事公辦」。
依法懲處。如:「法辦」、「查辦」、「嚴辦」、「依法究辦」。
購買。如:「採辦」、「辦貨」。
創設,經營。如:「興辦」、「創辦」、「辦學校」。
準備。如:「辦一桌酒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金錢換取物品。如:「買書」、「買米」、「買賣」、「買東西」。
一帆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他得了那買辦的頭銜,又格外闊起來。本事也真大,居然被他一帆風順的混了這許多年。」
一五一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儒林外史》第一回:「翟買辦飛奔下鄉,到秦老家,邀王冕過來,一五一十,向他說了。」
偷天換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孽海花》第一回:「那日走出去。看看人來人往,無非是那班肥頭胖耳的洋行買辦,偷天換日的新政委員,短髮西裝的假革命黨,霧說亂話的新聞社員,都好像沒事的一般。」
西風東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站。 「保國」先於「保教」大體來說,從光緒十幾年以後,知識分子討論的重點從西方的器物轉移到議會制度。買辦出身的鄭觀應,常起在上海與外國人接觸,又曾在倫敦居住,對西方的看法和傳統的士大夫大不相同。他認為立國的根本,在於能得到民眾的支持,必須要能下情上達。這雖然是孔子的主張,但卻只有西方的議院能夠實踐這種理想。這個時候雖然也有人提出議會制度的重要性,主張設置上下兩院及由議員選舉宰相,鄭觀應卻是第一個提出議員由民間選舉,而非由官吏充任的人。中國傳統政治最大的特色就是君主專制,由皇帝掌握最高的權力。議會與選舉制的主張,無疑是對中...
歡天喜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6.《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三巧兒叫買辦的,把三分銀子打發他去,歡天喜地,上樓去了。」
後起之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發財祕訣》第一○回:「阿寶和他是在賭場上相識的,是做了買辦之後,想到他當案目的人,識的闊老必多,所以叫他來做式拉夫,去拉生意,因此那淡如也起來了。辦的事都是一帆風順。這些都是我輩後起之秀。」
李春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春生(1838~1924),清末以買辦起家、日治時期與官方合作,極富影響力的豪紳。目錄1 生平1.1 廈門歲月1.2 臺灣經商1.3 日本時代2 著作3 名言4 參考書目 生平 廈門歲月道光17年(1838)李春生出生於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廈門,由於廈門又名鷺江,因此李春生常以「鷺江李春生自稱」。(註1)李春生的父親以渡船為業,家境貧寒使得李春生不得不中輟私塾學業幫忙家計。住在因南京條約開放而浸染歐美文化的廈門,李春生在14歲時跟著父親信奉基督教,此後基督教義成為李春生重要的人生哲學,對他影響深遠。也由於與教會人士接觸頻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